NEJM:人工胰腺改善1型糖尿病儿童全天血糖控制
对1型糖尿病儿童患者而言,想要很好地控制血糖,绝非一件易事。如今,人工胰腺系统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近日上线的一篇论文显示,一种可自动监测并调节血糖水平的人工胰腺系统,对于6岁以上的1型糖尿病儿童患者来说既安全又有效。人工胰腺是一种闭环控制的“多合一”糖尿病管理系
Diabetes Care:研究揭示高水平维生素D伴随2型糖尿病风险降低
根据8月26日在线发表在《Diabetes Car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较高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浓度与发生2型糖尿病(T2D)的风险较低相关。
降低甘油三酯水平高达75% 4款创新疗法公布最新临床结果
上周在线上召开的欧洲肝脏研究协会(EASL)国际肝脏大会上,杨森(Janssen)/Arrowhead公司联合开发的RNAi疗法JNJ-3989,以及罗氏(Roche)/Ionis联合开发的反义寡核苷酸(ASO)疗法GSK’836在治疗慢性乙肝患者的2期临床试验中表现出可喜的疗效,为“功能性治愈”慢性乙肝带来希望。而近日在欧洲心脏病学会(ESC)
创新长效基础胰岛素来优时®在华获批,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平稳有效的血糖控制
2020年9月2日,赛诺菲宣布,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正式批准了“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新制剂(规格:1.5ml:450单位/预填充式注射笔 )(注册商标:来优时®,Toujeo®),以下简称来优时®产品,用于需要胰岛素治疗的成人2型糖尿病。
研究人员利用高灵敏的光声纳米探针实现在分子水平非侵入性地成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8月16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郑乐民教授团队在Advanced Materials在线发表了题为“Non-invasive nanoprobe for in vivo photoacoustic imaging of vulnerable atherosclerotic plaqu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展了一种高灵敏的光声纳米探针,在分子水平实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陶晓奇副教授课题组在国际Top期刊发表高水平综述论文
近日,国际Top顶级期刊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最新刊登了我院陶晓奇副教授课题组发表的题为“Conjugation of antibodies and aptamers on nanozymes for developing biosensors”论文。该期刊为国际工程科技类顶级期刊,在分析化学领域排名第一(1/
Diabetes: COVDI19对于高血糖症的影响
随着COVID-19在美国各地的肆虐,研究人员正在深入研究该病毒如何对人体造成严重破坏,尤其是对于那些已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
人源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小分子完全激动剂结构与功能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徐华强课题组联合上海齐鲁锐格医药研发有限公司在B类GPCR小分子激活研究领域取得进展,首次解析了完全激动剂小分子化合物与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复合物的冷冻电镜结构,阐述了小分子完全激动剂激活GLP-1R的分子机制。GLP-1R属于B类GPCR,是治疗II型糖尿病和肥胖的靶标。目前,获批用于治疗II型糖尿病的
首个染色体水平大蒜基因组图谱绘制成功
7月27日,《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在线发表首个染色体水平大蒜基因组图谱。被测序的大蒜品种是二水早紫皮蒜,其适用性广,在我国种植地域最广。这项成果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以下简称麻类所)南方蛋白饲料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团队联合有关高校和企业,历时4年完成。论文通讯作者、麻类所研究员刘头明介绍,大蒜是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我国大蒜的年播种
Science子刊:揭示老年人的免疫力为何下降,并指出降低Tfh10细胞水平有望让疫苗对老年人更有效
2020年8月4日讯/生物谷BIOON/---很多人都了解我们的免疫系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弱,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老年人往往比年轻人从每年的流感疫苗中得到的保护更少。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更深入地研究了免疫系统如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他们的发现可让普通的流感疫苗更具保护性。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