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工大学发明快速便携式新冠病毒检测仪
香港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港理大”)官网发表消息,该校已研发出一种快速便携式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仪,可对采集后的核酸样本进行现场检测,无需实验室,25分钟内即可得出精准结果。
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设计新型引物助力海沟微生物多样性检测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张宇研究员指导的博士生杨娜在环境微生物领域经典期刊《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上发表题为“Novel prim
Alzhe & Deme:科学家开发出新型血液检测技术 或有望作为阿尔兹海默病的新型诊断工具
来自肯塔基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有望开发出一种新型血液检测技术,其或能在患者机体出现任何疾病症状前识别机体大脑中的阿尔兹海默病改变,这或许就能帮助在患者出现任何记忆丧失之前使用预防性的疗法进行干预。
有望作为新的基因编辑和核酸检测工具
像人类一样,细菌有多种免疫系统来抵御病毒等病原体。这些免疫系统通常降解病原体的DNA以使其变得无害。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和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细菌中发现一种全新的利用一种不同
JNCI:早期“癌王”也在血液中留下了蛛丝马迹
众所周知,胰腺癌是最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不足10%。由于疾病早期特异性症状不明显且进展迅速,又缺乏可靠的非侵入性诊断方法和生物标记物,约8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是晚期,错过了手术时机。因此,早期发现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因素[1]。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CA19-9,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理想,主要用于胰腺癌患者的治疗评估
PNAS:我国科学家研发出高阶多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
实时荧光PCR技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核酸检测技术。然而,由于主流荧光PCR仪器检测通道数目的限制,单个反应所能检测的靶基因数目很难超过6个,限制了该技术在检测涉及多靶点的复杂疾病上的应用。厦门大学研究团队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Highly multiplex PCR assays by couplin
Nano Letters我国科学家开发出破伤风毒素抗原检测技术
破伤风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感染性疾病,平均病死率为20-30%,其潜伏期通常为7-8天,也可短至24小时。目前破伤风的诊断测试主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间接检测破伤风抗体,不仅操作繁琐,而且还受到个体健康状况的影响。理想的检测方法应实现对抗原(破伤风毒素)的直接检测,但目前尚无相关技术。近期,我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快速、灵敏、准确的破伤风毒
Cell:构建出新冠肺炎患者的多组学血液图谱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由英国牛津大学领导的一个多学科、跨部门的合作团队确定了COVID-19疾病严重程度的标志。他们对对不同COVID-19严重程度的患者的血液进行了多组学分析,并与严重流感患者、败血症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进行了比较。
阿司匹林作为一种无创可激活磁共振成像造影剂可用于乳腺肿瘤检测
化学交换饱和转移(CEST)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替代基于钆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者评估了原位乳腺肿瘤异种移植的CEST MRI的可能性,未标记的阿司匹林通过各种酶活性转化为水杨酸(SA),最显著的是抑制环氧化酶(COX)-1/-2酶。
Leukemia:发现恶性血液肿瘤治疗新靶点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健康与医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刘青松团队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教授James Griffin团队合作,发现了针对EZH2突变阳性恶性血液肿瘤的治疗新靶点USP47。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Leukemia。在恶性血液肿瘤,如生发中心弥漫大B淋巴瘤(GCB- DLBCL)、滤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