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阻止认知及听力衰退,Plo Bio新文给出新思路:血液中的这种蛋白质是关键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认知能力及听力水平会下降,然而在一部分人群中,认知及听力的衰退往往更加严重。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差异?我们能否阻止或减缓随年龄而来的大脑及听觉功能退化?近日,美国德克萨斯大学麦戈文医学院带来的一项研究报告从分子机制上为人们了解影响衰老程度的关键因子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指出,血液红细胞中一种被称为腺苷A2B受体(A

2021-06-29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单细胞分辨率绘制水稻幼苗叶和根的转录组图谱

  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为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提供主粮;同时,水稻作为单子叶模式植物,其个体发育与细胞分化受到了科研人员持续和广泛的关注。细胞功能的分化常常可以体现为基因表达的差异。新兴的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使高通量探究细胞的功能分化成为可能。绘制水稻全苗单细胞转录图谱将为单子叶植物的研究工作提供关键的基础资源,为理解植物发育的转录调控

2021-06-24

Small:肿瘤细胞来源的外泌体检测和图谱研究进展

外泌体被称为纳米大小的囊泡(30-200 nm),由许多类型的细胞分泌。肿瘤来源的外泌体具有作为早期临床诊断和评价肿瘤治疗效果的生物标志物的巨大潜力。常规检测方法灵敏度低,重现性差。近年来,有数百篇论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发表,以应对这些挑战。近日,复旦大学上海口腔医院的研究者在Small杂志上发表了题为"Recent Progress in Detection

2021-06-15

Hepatology:开发出一种有望识别出非酒精性脂肪肝风险患者的新型血液检测技术

2021年6月26日 讯 /生物谷BIOON/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一种疾病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则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一种进展形式,而晚期的肝脏纤维化则与患者的不良结局直接相关。非酒精性脂肪肝常常会进展为肝纤维化、肝衰竭甚至肝癌;目前非酒精性脂肪性

2021-06-26

Genome research:孙良丹教授团队绘制首个中国人群蛋白截断突变图谱并揭示其对银屑病发病机制的重要影响

  6月21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和皮肤病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孙良丹教授团队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Genome research(IF:11.1)发表了题为“Deep sequencing of 1,320 genes reveals the landscape of protein-truncating

2021-06-22

Nature Communications:一种预测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血液检测指标

  神经退行性疾病也称为神经系统变性病,神经轴索变性或损伤是其主要特征,会导致不可逆转的神经损伤。在既往的研究中,脑脊液中的淀粉样蛋白-β(Aβ42)、总tau(T-tau)蛋白和磷酸化tau(P-tau)蛋白等生物标志物可以用来协助诊断一些神经退行性疾病,比如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等。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中,机体为了应对神经轴索变性或损

2021-06-16

PNAS:玉米B染色体基因组图谱和功能研究获进展

  一个多世纪前发现,B染色体在较多植物、动物和真菌基因组中存在。B染色体对于个体的生命活动来说不是必需的,但它们仍通过不同的机制存在于种群中。例如,玉米B染色体不与任何A染色体配对,其传递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花粉第二次有丝分裂B染色体会发生不分离(nondisjunction),包含B染色体的精核优先与卵细胞受精,使其能够在群体中传递

2021-06-09

血液检测神经丝光链辅助诊断神经退行性疾病

神经退行性疾病可导致神经细胞持续退化或死亡的衰弱,以及思维、注意力和记忆方面的一系列问题。目前,英国约有85万名痴呆症患者,预计到2040年将增加到160万。早期识别神经退行性疾病,并尽早采取预防措施。多年来,医学界一直在努力开发可靠和可获得的生物标志物,以识别或排除大脑中负责神经变性的过程是否正在发生。目前用于识别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生物标志物是腰穿脑脊液(C

2021-06-09

Protein & Cell:绘制出灵长类海马衰老的单细胞转录组图谱

  海马体作为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和记忆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年龄增长,海马功能逐渐退化,导致认知功能的减退以及多种人类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由于海马结构复杂,细胞组成具有高度异质性,传统研究技术难以精确揭示海马衰老过程中不同细胞类型的衰老规律及分子调控网络。此外,由于伦理及样本来源的限制,不同年龄阶段的健康人类海马组织很难获取,这在一定

2021-06-02

冰河时代东亚人群遗传图谱和适应性基因演化研究取得进展

  谈到几万年前的冰河时期,我们会联想到动画电影系列“冰河时代”中古代人类形象和当时与其共存的猛犸象、剑齿虎等已灭绝动物的卡通形象。我们也会不禁追问,当时的东亚人是如何生活的,他们和我们有什么区别吗?研究表明,冰河时期(尤其是末次盛冰期)的气候变化对欧洲人群的迁徙和种群大小变化具有影响,考古证据表明其对亚洲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的人群历史也有

2021-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