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方团队与合作者发现三类老药可抑制幽门螺旋杆菌耐药株感染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能引起胃癌的致病菌,全世界超过50%的人口受到过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目前,临床一线用药主要使用阿莫西林、甲硝唑、克拉霉素抗生素和质子泵抑制剂以及铋剂联用方法去抑制该菌生长和感染(俗称三联法或四联法)。近年来,幽门螺旋杆菌针对这些已知抗生素具有很强的耐药性,使得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成为临床实践的棘手问题。上海交大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吴方课
基石药业将在ESMO年会上口头报告艾伏尼布的中国注册桥接研究临床数据
8月12日,基石药业(香港联交所代码:2616)宣布,公司将在2021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上公布同类首创药物艾伏尼布中国注册桥接研究CS3010-101的临床数据。
Science:揭示茎螺旋特异性人类抗体可广泛中和多种β冠状病毒,从而有可能开发泛冠状病毒疫苗
2021年8月9日讯/生物谷BIOON/---在过去的20年里,三种流行性或大流行性冠状病毒---SARS-CoV、MERS-CoV和SARS-CoV-2---已经从动物身上溢出,导致人类的致命疾病。研究病毒的科学家们决心发现一种方法来广泛保护人们免受新出现的冠状病毒的持续威胁。创造这种全面对策的线索可能来自于一类罕见的人类抗体,它可以中和几种不同的冠状病毒
Nat Commun:小RNA分子参与调节幽门螺旋杆菌对宿主环境的适应性
幽门螺杆菌的长期感染会引起胃癌。但是,人们对幽门螺杆菌适应胃环境的内在机制了解甚少。在最近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日本大阪大学的Hitomi Mimuro揭示了这里,我们显示了一个幽门螺杆菌非编码RNA(HPnc4160,也称为IsoB或NikS)调节病原体对宿主环境的适应性以及细菌致癌蛋白的产生。
揭示内质网P5A-ATPase是一种跨膜螺旋脱位酶
2020年9月27日讯/生物谷BIOON/---真核细胞含有膜包围的具有不同身份和功能的细胞器,这些细胞器的身份和功能取决于蛋白组成。因此,蛋白的正确定位是细胞器功能和细胞稳态的关键。内质网(ER)和线粒体外膜是新合成的具有疏水跨膜区的蛋白质的主要目的地。膜蛋白定位不仅需要高保真的蛋白靶向,还需要选择性地去除错误定位的蛋白的质量控制机制。在线粒体外膜,ATP
2020 CSCO:GIST精准靶向药阿泊替尼在中国人群的桥接研究初步结果
2020年9月24日,基石药业(苏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基石药业”或“公司”,香港联交所代码:2616)在2020年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学术年会上公布了抗肿瘤药物阿泊替尼片(Avapritinib,简称“阿泊替尼”)中国I/II期桥接研究取得的积极结果。阿泊替尼由基石药业全球合作伙伴Blueprint Medicines公司开发。
耳蜗螺旋神经节转录组分析研究获进展
eLife 期刊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志勇研究组题为《耳蜗螺旋神经节在多个发育节点的深度转录组分析》的研究论文。小鼠和人类的听觉系统在发育和功能上十分相似。耳蜗螺旋神经节负责把外周的声音信息(时间、强度和频率等)传递到脑干的耳蜗核,随后经脑干上橄榄核团、
科学家研发出基于多尺度螺旋纤维束的仿生可伸缩性生物组织支架
近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浙江理工大学科研人员在国际著名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题为“Helical nanofiber yarn enabling highly stretchable engineered microtissue”(螺旋纤维束用于高度可伸缩的人造微组织)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提出了一种简单普适性的制备多级结构螺旋纤维的方法,对其力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