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创新•联动•融合,泛生子赴约太湖(马山)生命与健康论坛
四月无锡拈花湾,太湖(马山)生命与健康论坛圆满举行。 本次大会由无锡市政府主办,两院院士领衔,领域内著名专家学者、知名企业代表、著名投资和金融机构大咖共同参与此次盛会,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詹启敏教授、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何大一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济生教授、CFDA药品审评中心首席科学家何如意博士、中国药科大学校长来茂德教授、杜克大学医学院免疫学教授李启靖教授等,围绕多个专题分享解析了生物医
我国科学家发现脂肪储存新机制——脂滴融合
脂滴是一种由单层磷脂膜构成、主要起储存脂肪的细胞器,存在于大多数物种和细胞类型中。脂滴的大小和生长与肥胖密切相关,新生脂滴直径小至100纳米,但在成熟白色脂肪细胞中单室超大脂滴可达100微米,具备很强的储脂能力,其生长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在973计划支持下,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蓬院士团队对脂滴生长和肥胖发生的分子机制展开了系统研究,提出了脂滴生长和脂肪储存的新机制——脂滴融合。在脂肪合成不足时,
Science子刊:胞外囊泡中的PL-L1或可有助胶质母细胞瘤逃避免疫疗法
2018年3月18日/生物谷BIOON/---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是一种高度恶性的通常也是致命性的脑癌类型。它对治疗产生抵抗性的部分原因是它能够快速地对常规治疗和靶向治疗产生抵抗性。如今,一项新的研究提示着由胶质母细胞瘤释放的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中的物质可能协助这种肿瘤让免疫检查点失去功能。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8年3月7日的Science
拜耳“广谱“抗癌药larotrectinib在美进入实质审查,可治疗各类TRK融合肿瘤
小编推荐会议:2018新药研发东方论坛2018年03月27日/生物谷BIOON/--德国制药巨头拜耳(Bayer)与合作伙伴Loxo Oncology近日联合宣布,双方已完成向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滚动提交靶向药物larotrectinib的新药申请(NDA)。此次滚动提交于2017年12月启动,NDA的目的是寻求批准larotrectinib用于存在神经营养酪氨酸激酶(NTRK)基因融合
FDA批准美国首个1.0mm冠状动脉球囊上市
日前,开发和商业化外周和冠状动脉疾病创新介入治疗系统的医疗设备公司Cardiovascular Systems, Inc.(CSI)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将510(k)许可授予OrbusNeich?公司 1.0mm Sapphire? II PRO冠状动脉球囊。OrbusNeich的1.0mm Sapphire II PRO是美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批准使用的1.0mm冠状动脉球囊,提
Nat Biomed Engine:利用纳米囊泡装饰干细胞有望改善心脏修复的靶向性疗法
2018年2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尽管心脏干细胞疗法对于心脏病患者而言是一种极具前途的治疗手段,其能够指导细胞进入到损伤部位并让其停留,但如今在治疗心脏病方面科学家们仍然面临巨大挑战,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北卡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动物模型进行了一项初步研究,他们发现,利用血小板纳米囊泡来装饰心脏干细
PLoS Biology:细胞囊泡运输及离子稳态调控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2017年12月28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晁代印研究组的研究成果,以A new vesicle trafficking regulator CTL1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ion homeostasis为题,在线发表在PLoS Biology上。该研究揭示了拟南芥胆碱转运蛋白CTL1通过调控囊泡运输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及离子平衡的新机制,这也
揭示FGFR3-TACC3基因融合导致癌症产生机制
2018年1月4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CUMC)的研究人员发现两个相邻基因的融合能够导致线粒体过度运转和增加细胞疯狂生长所需的燃料数量,从而导致癌症产生。他们也发现在人癌细胞和一种脑癌类型的小鼠模型中,靶向这个新鉴定出的癌症通路的药物能够阻止肿瘤生长。相关研究结果于2018年1月3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 metaboli
线粒体膜融合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胡俊杰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以Sequences flanking the transmembrane segments facilitate mitochondrial localization and membrane fusion by mitofusin为题,在线发表在PNAS上。该研究发现线粒体融合素MFN1是一个能自主介导融合的蛋白,并揭示MFN1
中国科学家研发出第二代重组融合蛋白抗龋疫苗
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研究成果以Second-generation Flagellin-rPAc Fusion Protein, KFD2-rPAc, Shows High Protective Efficacy against Dental Caries with Low Potential Side Effects为题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该论文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