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我国科学家利用蛇的基因组揭示了它们过去的穴居生活和对地表生活的重新适应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科学院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对14种蛇进行了染色体水平的组装,为研究蛇类的进化构建了一种高分辨率的参考基因组。他们详细介绍了利用他们的测序数据取得的一系列广泛的发现。相关研究结
研究人员揭示绿瘦蛇体色差异的分子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李家堂研究团队结合透射电镜、组学测序和功能实验等技术手段,探讨了体色多态性蛇类——绿瘦蛇(Ahaetulla prasina)体色差异的分子机制,揭示了SMARCE1基
Current Biology:全寄生植物盾片蛇菰的线粒体基因组结构、复制机制与转录模式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寄生植物通过吸器从寄主植物获得生存所需的营养,是一种独特的生活习性,该习性在被子植物中独立起源了十二次,产生了4500多种寄生植物。寄生植物通常表现出营养器官退化、叶绿素部分或全部丢失、基因组特化等特征。研究寄生植物的基因组特征有助于我们理解其寄生习性的进化机制。植物细胞内有三大基因组,即核基因组、质体基因组和线粒体基因组。目前寄生植物的基因组研究主要聚焦于
Frontiers in immunology:提出新的蛇伤诊断抗体研发策略
全球约有768种有毒蛇类。毒蛇种类的高效、精准判定是蛇伤救治的关键,但由于蛇毒成分的复杂性和种间蛇毒的高度相似,使蛇伤的及时高效诊断变得困难,目前几乎没有可靠的蛇毒诊断方法用于属/种特异性鉴定。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员研究所赖仞牵头的研究团队长期关注蛇毒毒液成分毒理机制和蛇伤救治研究。近日,科研人员结合多组学数据,分析国内剧毒蛇(如烙
Curr Biol:为何我们会一朝被蛇咬 十年怕井绳?或许是大脑中的特殊神经元在发挥作用!
2021年2月13日 讯 /生物谷BIOON/ --对食物的负面体验通常会让我们无法忍受再吃这种食物的想法;日前,一篇刊登在国际杂志Current Bi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苏塞克斯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利用蜗牛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发现,不好的经历或会诱发机体大脑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机体未来的饮食习惯。与其它许多动物一样,蜗牛也很喜欢糖,当其接触到糖时就
研究揭密蛇瓜基因组及其果实成熟调控机制
12月1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中心(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左进华副研究员团队与英国诺丁汉大学Donald Grierson教授 (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团队、美国康奈尔大学BTI研究所费章君教授团队联合在农林科学Q1区Top期刊Horticulture research(IF:5.404)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禁止养蛇或许并不能有效对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
2020年3月24日 讯 /生物谷BIOON/ --长期以来,野生动物的貌似与疾病爆发密切相关,其与2002年的非典疫情、2013年的埃博拉疫情和如今的COVID-19爆发都有关联。为了应对COVID-19的爆发,中国暂时禁止了许多野生动物的养殖,这一举动也受到了国际社会很多人的赞扬。但是,过去十年来我们在亚洲的工作却截然不同,禁止合法的养蛇场或许会抑制疾病
Cell:首次利用蛇干细胞培育出分泌毒液的蛇毒腺类器官
2020年1月29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荷兰胡布勒支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利用蛇干细胞培养出可分泌功能性毒素的蛇毒腺的微型化组织。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0年1月23日的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Snake stem cells used to create venom-producing organoids”。科学家们此
学者质疑“新型冠状病毒最可能源自蛇”
1月23日,有学者发文质疑“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源自蛇”的结论称,这好比一个人从武汉出发去北京,如果中间必须转一次车,有人竟然建议他到贵阳去转车。这不是好的选择。“蝙蝠是哺乳动物,果子狸和骆驼也是哺乳动物,人也同样是哺乳动物。也就是说,SARS和MERS病毒的传递是在哺乳动物之间进行的。但蛇不是哺乳动物。”科学媒体“知识分子”(微信号: The-Intellec
南蛇藤提取物潜力大 抗肿瘤侵袭转移作用显著
恶性肿瘤是目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资料表明,世界癌症每年发病1000万人,死亡700万人,是仅次于心血管病的人类第二杀手。化学合成抗癌药物不仅费用昂贵,病人经济负担重,且毒副作用大,因此,在癌症的综合治疗中,天然药物的治疗地位显得日益重要。南蛇藤,又名过山风、降龙草、黄藤等,是卫矛科南蛇藤属植物,最初记载于清代《植物名实图考》,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