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基因技术改变蚊子性别构成

会叮人的雌蚊子是疟疾传播的最大“帮凶”。英国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10日报告说,科研人员开发出一种转基因技术,可大幅改变蚊子后代的性别构成,让雄性占绝大多数,最终致使蚊群在数代后无法繁衍,从而阻断疟疾的传播途径。

2014-06-12

Cell:揭示人类被蚊子所“吸引”的分子机制

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揭示了位于蚊子下颚须区域的受体,其可以帮助蚊子检测二氧化碳以及人类机体的皮肤气味,这就可以解释为何蚊子更易于被人体气味所吸引。

2013-12-08

PNAS:疟疾感染可能增强宿主对蚊子的吸引力

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感染了疟疾的小鼠释放出一种与未感染疟疾的小鼠不同的气味谱,这让感染的小鼠对蚊子更具吸引力。相关文章发表于2014年6月30日的《PNAS》杂志上。蚊子充当了疟疾感染的病媒,在吸食

2014-07-04

PLoS ONE:皮肤上微生物决定人对蚊子的吸引力

48个人对冈比亚疟蚊的相对吸引度 根据2011年12月28日在线发表在《PLoS ONE》期刊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人皮肤上的微生物决定着人对蚊子的吸引程度,这可能对疟疾传染和预防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没有细菌,人汗液对于人鼻子而言是无味的,因此皮肤上的微生物群落在产生每个人特异性的体味上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2012-11-18

SAAP:研究人员借助蚊子灵感研制出无痛注射针

近日,日本关西大学研究人员从蚊子叮人的灵感出发,研制出一种无痛注射针。这样我们在打针的时候使用此注射器便不会感受到疼痛;同样是“打针”,蚊子叮人时人们感觉不到疼痛,可护士手中的注射器却令不少人胆战心惊。 雌蚊子能从血管中吸血一分钟以上,但并不会给人带来疼痛感。

2012-11-18

蚊子来份细菌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佩鲁贾大学(University of Perugia)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两种按蚊亚种进行细胞间细菌感染的证据,实验室研究数据显示,这种名为沃尔巴克体的感染可以减少蚊子病原菌的感染,对于开发有效控制疟疾传播的新型策略也存在一定的借鉴意义。 Ele

2014-06-11

PLoS Pathogens:在蚊子中发现新的抗病毒免疫途径

蚊子传播的病毒疾病如西尼罗河热、革登热、基孔肯雅热等在世界各地迅速传播,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科学家们正在研究蚊子的免疫系统及病原体是如何克服免疫系统并传染给人类和其他动物宿主。 几乎在世界的每一个地区,人类和动物正经历着由病毒感染的蚊子叮咬所致的高水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有超过100种由吸血节肢动物如蚊子传播的病毒与人类或动物的疾病有关。

2012-11-18

PNAS:新发现为遏制蚊子疾病传播提供新视野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刊登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Wolbachia induces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dependent activation of the Toll pathway to control deng

2012-11-18

科学家培育无精蚊子阻止疟疾传播

(图片来源于网络) 英国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报告说,他们培育出一种无精蚊子,把这种无精蚊子大量投放到自然环境中可能有助于阻止疟疾传播。 疟疾由蚊子携带的疟原虫引起。随着抗药疟原虫的出现,控制疟疾日趋困难。许多科学家因此提出通过遗传学手段制造无精蚊子,让与其交配的雌蚊无法产生后代,从而根治疟疾。这一理论的关键在于,雌蚊能够不加区分地与这些雄蚊正常交配。

2011-08-12

Nature:蚊子传播媒介在疟疾感染中的作用

疟疾寄生虫依次通过啮齿类、灵长类或人类宿主会增加寄生虫的毒性。其意义是,媒介传播改变毒性,但关于这一点的直接证据却一直都没有。在这项研究中,JeanLanghorne及其同事发现,蚊子传播内在改变“无性血液阶段”的夏氏疟原虫,后者又会引发被改变的宿主免疫反应。作者提出,疟原虫在蚊子媒介中的改变可能是在疟原虫生命周期多个阶段起作用的各个调控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

2013-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