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cience:扁藐视生物学规则——涡再生 无中心体。

(淡水扁:涡,生活在欧洲南部和北非,是迄今发现的第一个没有中心体的动物。) 2012年1月5日,据《每日科学》报道,在《科学》期刊上,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和密苏里州堪萨斯城斯托瓦斯医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报道称已经发现蠕缺乏一个关键的细胞结构,即所谓的"中心体",科学家们一直认为其对于细胞分裂至关重要。 每种被研究的动物,从最高级的哺乳动物最低级的昆,其细胞内都有中心体。

2012-11-18

:用寄生作载体为牛打疫苗

一提起寄生,人们通常会联想到它们引发的各种疾病,其实寄生有时也有巧用途。英国研究人员最近就利用一种在牛体内生活的寄生为载体,给牛接种了能预防相关疾病的疫苗。 英国爱丁堡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网络期刊《科学公共图书馆—病原学》中报告说,这种可用作疫苗载体的寄生名为“泰氏锥”。它是一种无害寄生,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基因改造,使它携带具有疫苗效果的物质并能够在牛体内释放。

2012-11-18

PLoS ONE:王琛柱等棉铃烟青气味结合蛋白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王琛柱研究组发现了一种有趣的气味结合蛋白——OBP10。一般认为,这类蛋白在嗅觉感器中发挥作用,用来运输气味分子到嗅觉受体上。但是,研究人员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的方法发现,这种蛋白不仅表达于棉铃和烟青的嗅觉器官(触角)中,而且在雄蛾的精液中也有表达。进一步研究证明,雄蛾可以通过交配将蛋白传递给雌蛾,并最终出现于雌蛾产的受精卵表面。

2012-11-18

PLoS Pathog:揭秘血清素促进寄生运动的机制 为开发寄生靶向疗法提供思路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PLoS Pathogens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麦基尔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控制寄生运动的新型分子路径,由于协调运动对于寄生的生活周期非常关键,因此该分子路径的蛋白或许可以帮助研究者开发出新型的靶点药物。

2014-01-22

Nature:二甲基巯基丙酸由珊瑚的生物合成

二甲基巯基丙酸(DMSP)是一种广泛分布的代谢物,被海洋细菌转化成挥发性气体二甲基硫化物(DMS),后者是大气中硫的一个主要来源,有助于云的形成,从而影响气候。 Jean-Baptiste Raina等人在本文中报告了DMSP由两种常见造礁珊瑚Acropora millepora 和 Acropora tenuis的形成。

2013-10-31

Nature:团队揭示昏睡病寄生破坏免疫系统的三大步骤

2013年8月23日讯 /生物谷BIOON/--近日,一队由来自欧洲各地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发现昏睡病寄生克服了人类免疫系统的机制。 他们的论文发表在Nature杂志上,描述了这种寄生“打败”免疫系统反应的三个步骤过程。 他们还报告说,他们已经开发出一种突变型蛋白能扰乱上述过程,使免疫系统摧毁入侵者。 昏睡病是由寄生引起的,仅在2012年,就有7197个新病例报告。

2013-08-24

PLoS ONE:猫身上弓浆或可引发主人精神分裂症

据报道,捷克科学家近日指出,精神分裂症可能与一种叫做弓浆的寄生有很大的关系。弓浆是一种人畜共有的寄生,存在于猫的粪便中,目前全世界有一半左右的人口已经感染了弓浆。这种寄生以猫为最终宿主,所以差不多有10%的猫带有弓浆病,而人、猪、牛、羊、狗、鸟和鼠类等都是弓浆的中间宿主。

2012-11-18

猪寄生可能有助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2012年8月30日讯 /生物谷BIOON/ --如果你患有诸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或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的慢性潜在破坏性疾病,同时,吞服猪寄生卵有助于疾病治疗,你会怎么做?科罗纳生物科学公司(Coronado Biosciences Inc)的团队打赌你会愿意吞服。 总部位于马萨诸塞州伯灵顿的Coronado公司,正在开发一类据认为是创新性的药物,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2012-08-31

PLoS Biol:缪炜等揭示四膜交配型决定分子机制

3月26日,《PLoS Biology》以封面文章发表了题为“Selecting One of Several Mating Types through Gene Segment Joining and Deletion in Tetrahymena thermophila”的研究论文(http://www.plosbiology.org/)...

2013-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