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J Proteome Res: 代谢组学应用于微囊毒素代谢研究

微囊藻毒素(MCLR),作为一种肝毒素,正在威胁着人类的公共卫生安全。在体内,肝脏是MCLR主要攻击的器官,然而具体代谢变化目前任然未知。近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谢平等研究人员在与上海敏芯信息科技公司的合作下,通过对灌服MCLR的大鼠模型进行代谢组学的研究,向我们揭示了MCLR扰乱肝脏代谢的真面目,此研究已经刊登于国际杂志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上。

2013-01-05

朱振旗:小微 大能量

可能很少人知道,地球在形成之初是一个被温室气体重重包围的“火球”,彼时,地球上寸草不生,毫无生命气息。直至几亿年后,海洋中的微藻突破了温室气体的“重围”,通过夜以继日地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为人类创造了适宜的生态环境。

2013-03-05

Nature:“神经酰胺-1-磷酸盐”的细胞输送

具有生物活性的信号作用脂质“神经酰胺-1-磷酸盐”(C1P) 调控从生长和生存到“促炎反应”在内的各种不同过程。在这项研究中,Dinshaw Patel及同事研究了C1P是怎样被输送到细胞中的特定点的。他们识别出被称为“神经酰胺-1-磷酸盐转移蛋白”(CPTP)的一种新颖的脂质转移蛋白,同时结构和功能研究也显示了C1P被从其在“高尔基”复合体中的合成点输送到胞质膜上的机制。

2013-08-22

药监局再度回应螺旋检测标准

当事企业否认集体公关 螺旋藻铅超标风波愈演愈烈,螺旋藻产品经历了从不合格到合格两大截然不同的检验结果之后,媒体纷纷质疑,成为企业集体公关的结果。为此,昨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再次对螺旋藻保健食品有关问题作出回应称:第一次公布的是监测结果,第二次公布的则是监督检查的结果,后者才具有法律效力,监测并不意味着确定超标。

2012-04-13

J Paleon:黄迪颖等发现最早的食亚目甲虫化石

近日,国际刊物Journal of Paleontology在线刊登了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等处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The First Skiff Beetle (Coleoptera: Myxophaga: Hydroscaphidae) from Early Cretaceous Jehol Biota”,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最早的藻食亚目甲虫化石。

2012-11-18

FDA:钠亚硝酸盐注射液用于治疗氰化物中毒获批准

近日,美国食品药监局(FDA)批准Hope医药公司钠亚硝酸盐注射液同钠硫化硫酸盐共同用于治疗氰化物中毒。 钠亚硝酸盐注射液(NDC 60267-311-10)的包装是每小瓶10毫克。 公司称钠亚硝酸盐注射液用于儿童和成人。 为了达到FDA新要求,公司运用标准生产,纯钠硝酸盐成分通过了FDA 的批准。

2012-04-17

Diabetes Care:邻苯二甲酸盐可致糖尿病风险提高

近日,乌普萨拉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糖尿病护理》杂志上发表论文称:化妆品和塑料中的邻苯二甲酸盐和与老年人患糖尿病的风险之间有关联。即使血液循环中邻苯二甲酸盐含量适度增加的话,患糖尿病的风险也会增加一倍。 乌普萨拉大学环境医学职业与环境医学科副教授Monica Lind表示:虽然我们的研究结果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证实,但这项研究结果至少证实某些情况下,化学物质可以促进糖尿病的发展。

2012-11-18

Nature:一个硝酸盐/亚硝酸运输蛋白的结构

硝酸盐对氮代谢至关重要,但亚硝酸盐在细胞中会是有害的,因为它会被还原成对细胞有毒的一氧化氮。因此细胞亚硝酸盐会被相关通道和运输因子从细胞中迅速清除,或被吸收酶还原成铵或双氮。令人吃惊的是,我们对硝酸盐运输知之甚少,但现在,细菌硝酸盐/亚硝酸盐运输蛋白NarK在有基质和没有基质两种情况下的X-射线晶体结构已被确定。

2013-06-19

New Phytol:研究揭示水稻吸收亚硒酸盐分子机制

利用遗传改良提高水稻根系吸收硒能力,进而提高大米硒含量是一条理想的途径。

2013-11-13

JMCC:潘世烈等卤素硼硅酸盐紫外非线性晶体材料研究获进展

紫外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作为一种重要的光电信息功能材料,已在航天、能源、工业制造、医学、科研等领域有广泛应用,探索和合成性能优异的新型紫外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一直是功能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

2014-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