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促花蛋白可调整叶片气孔开闭
日本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美国《当代生物学》杂志网络版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在利用十字花科植物拟南芥进行的实验中,首次发现催促植物开花的FT蛋白质还具有调整叶片气孔开闭的作用,较多的FT蛋白质可促进植物“深呼吸”,从而吸收更多二氧化碳。 在通常状态下,植物在感受到蓝光以后,会为进行光合作用而打开气孔,吸收二氧化碳。
中科院水生所召开微藻生物能源研讨会
为推进“十二五”规划的实施,11月3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召开“十二五”规划“三个突破”之一“微藻生物能源重大理论问题和核心技术”研讨会。所领导赵进东、胡征宇、徐旭东以及相关学科组的专家等十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国家863计划项目“二氧化碳—油藻—生物柴油关键技术研究”通过验收
日前,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项目“二氧化碳—油藻—生物柴油关键技术研究”通过国家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该项目在藻种筛选、光生物反应器、油脂提取及生物柴油制备等技术领域取得70余项专利技术。 油藻由于具有生物量大、生长周期短、易培养及脂类含量较高等特点,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油脂生物质资源,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煤电厂和化工厂等排放的二氧化碳来制备生产生物柴油。
J Proteome Res: 代谢组学应用于微囊藻毒素代谢研究
微囊藻毒素(MCLR),作为一种肝毒素,正在威胁着人类的公共卫生安全。在体内,肝脏是MCLR主要攻击的器官,然而具体代谢变化目前任然未知。近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谢平等研究人员在与上海敏芯信息科技公司的合作下,通过对灌服MCLR的大鼠模型进行代谢组学的研究,向我们揭示了MCLR扰乱肝脏代谢的真面目,此研究已经刊登于国际杂志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上。
朱振旗:小微藻 大能量
可能很少人知道,地球在形成之初是一个被温室气体重重包围的“火球”,彼时,地球上寸草不生,毫无生命气息。直至几亿年后,海洋中的微藻突破了温室气体的“重围”,通过夜以继日地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为人类创造了适宜的生态环境。
神医骗局揭秘:学员花2万上课听完痛哭流涕跪拜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这些人五体投地,齐刷刷地拜倒,是在干什么呢?他们是在膜拜一个人——杨中武。据说这个人是个“神医”,治高血压、糖尿病甚至癌症都不在话下。那么这个杨中武真有这么神奇吗?
药监局再度回应螺旋藻检测标准
当事企业否认集体公关 螺旋藻铅超标风波愈演愈烈,螺旋藻产品经历了从不合格到合格两大截然不同的检验结果之后,媒体纷纷质疑,成为企业集体公关的结果。为此,昨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再次对螺旋藻保健食品有关问题作出回应称:第一次公布的是监测结果,第二次公布的则是监督检查的结果,后者才具有法律效力,监测并不意味着确定超标。
J Paleon:黄迪颖等发现最早的藻食亚目甲虫化石
近日,国际刊物Journal of Paleontology在线刊登了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等处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The First Skiff Beetle (Coleoptera: Myxophaga: Hydroscaphidae) from Early Cretaceous Jehol Biota”,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最早的藻食亚目甲虫化石。
Plant Biol:姜花属植物繁殖生态学研究获进展
多倍化是植物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其在被子植物多样性的产生和维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期研究表明,所有被子植物在其进化历史过程中都经历了多倍化的过程。和祖先二被体相比,多倍体在一些重要性状上都产生了显著差异,如繁育系统、生态忍耐性、生长速率、传粉者、植食动物、适应性等,这些差异可能对植物的遗传变异、生活史、生理特性、地理分布等产生影响,从而使多倍体能适应不同的环境,分布到更广的范围...
J Virol:张奇亚等发现可编码藻胆体降解蛋白的首株无尾噬藻体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Journal of Virology在线提前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A Novel Cyanophage with a Cyanobacterial Nonbleaching Protein A Gene in the Genome。”,文章中,研究人员发现了首株无尾噬藻体的全基因组结构及其具有的编码藻胆体降解蛋白的生物学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