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oS One:数学模型为细菌耐药性治疗提供新途径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PLoS One在线刊登了美国研究人员的最新文章“"One-Size-Fits-All’’? Optimizing Treatment Duration for Bacterial Infections,”,文章中,作者运用数学模型方法为临床耐药性治疗以及药物的合理用量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PNAS:中国频繁使用抗生素可能促进对所有主要类型抗生素的耐药性
PNAS一项研究提出,中国动物养殖厂不加监管地使用抗生素可能促进多种耐抗生素基因的大量出现并释放到环境中去。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抗生素制造者和消费者;然而,在中国使用抗生素治疗牲畜疾病和促进动物生长的做法并没有得到监管。Yong-Guan Zhu、James M. Tiedje及其同事确定了中国的3个大型商业养猪场的动物粪便、堆肥和土壤中的超过100种抗生素耐药基因的不同类型和浓度。
英报告呼吁国际社会对抗生素耐药性问题予以重视
3月11日,英国推出《首席医务官年度报告》第二卷,将目标瞄向了日益严重的感染和抗生素耐药性问题。报告指出,疾病的不断演进和耐药性不断增强,使得人类面临的健康威胁越来越大。呼吁政府在鼓励研发新药物的同时,重视抗生素的使用状况,使用更卫生的手段预防感染的发生,并尽可能地减少病人服用抗生素的数量。
Sci Transl Med:新的抗虐药可帮助抵抗耐药性
耐药性已经在各地达到了危机的水平,但其对疟疾治疗的影响却是极具破坏性的。由蚊子传播的寄生虫恶性疟原虫会引起最致命的疟疾形式,它已经对药品库中的每种药物产生了抵抗力。每年有数百万人不断地死于疟疾。
J Clin Microbiol:揭示金属铜可有效降低医院获得性细菌感染
近日,来自南卡罗来纳医科大学的研究者建议,通过增加医院医护人员和病人经常接触的医疗器械表面的铜可以明显降低医院获得性感染的风险,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了7月份的国际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上。
PLoS Gene: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或可预测
近日,来自Wageningen大学的研究者揭示了细菌对抗生素头孢噻肟的耐药性是可以提前进行预测的。很多研究表明细菌中由于许多基因的突变因此产生了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因此众多抗生素的治疗效果并不明显。和德国的研究者共同合作,Wageningen大学的研究者开发出了一种新的方法,这种新型方法可以帮助我们预测耐药菌株是否会对其它抗生素产生抗性,以及如何产生抗性。
Nature:解开结肠癌获得性抵抗EGFR阻断治疗之谜
6月13日,Nature杂志在线报道了结肠癌获得性抵抗EGFR阻滞治疗研究的重要进展。表达野生型KRAS蛋白的结肠癌细胞往往对EGFR阻断治疗敏感。但在该治疗开始几个月后,几乎都发生抵抗性。对获得性抗EGFR抗体抵抗的机制尚不清楚。这种情况与某些小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情况大相径庭。比如,在ABL、EGFR、BRAF和MEK等蛋白的编码基因突变时,才会出现针对其相应抑制剂的治疗抵抗。
Science:细菌耐药性新机制
第三世界国家公共卫生领域所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就是结核病菌的多种菌株对抗生素和其他传统药物已产生耐药性。 如今,日本和瑞士的科学家已观察到某种细菌用来躲避医疗军械库最佳武器袭击的且此前并不为人所知的方法。 这种细菌与引发结核病的病菌具有亲缘性。该发现因而有可能帮助人们研制出更为有效的药物。 最近一期《科学》周刊刊登的报告指出,这一发现令人对有关细菌产生耐药性方式的传统阐释有所怀疑。
FDA加速批准了强生耐药性结核病治疗药Bedaquiline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FDA已经加速批准了强生公司旗下用于治疗耐药性结核病的药物Bedaquiline。与正常批准过程相比,加速批准属于一种暂行批准,其需要的临床数据较少。 早前,强生称,bedaquiline有望成为近40年来首个具有全新作用机制的TB药物,同时也是有史以来首个明确用于MDR-TB的TB药物。
中欧将联合应对耐药性细菌
3月21日下午,中国与欧盟正式在京启动了中欧抗菌素耐药合作项目。中欧将在国家层面形成政策性合力,共同努力抗击抗菌素耐药。抗菌素耐药性这个影响人类健康的问题由来已久,近年来在多个国家发现的“超级细菌”更说明这一问题已日趋严重。细菌耐药性正威胁着人类生命,日益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