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PNAS:研究证实导致皮肤老化的自由基影响大气中的自然形成颗粒

2012年8月13日 讯 /生物谷BIOON/ --松树是导致大气污染的最大贡献之一。它们释放的气体与空气中的化学物质---它们中的多数是由人类活动产生的---发生反应,产生微小的不可见的颗粒从而污染大气。在一项新研究中,卡内基梅隆大学研究员Neil Donahue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这些松树释放物形成的生物源颗粒(biogenic particle)比人们之前认为的更加具有动态性。

2012-11-18

中药制剂之市场纵横-颗粒

颗粒剂是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具有一定粒度的干燥颗粒状制剂,其中粉末状或细粒状称为细粒剂。颗粒剂即可吞服,又可混悬或溶解在水中服用。根据其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分为可溶性颗粒剂、混悬性颗粒剂及泡腾性颗粒剂。另有肠溶颗粒剂、缓释颗粒剂、控释颗粒剂等。 中药颗粒剂是在汤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中药剂型,既保持了汤剂吸收快、显效迅速等优点,又克服了汤剂服用前临时煎煮、费时耗能、久置易霉败变质等不足。

2012-08-24

雷迪博士推出顺尔宁(Singulair)口服颗粒仿制药

2012年10月1日讯 /生物谷BIOON/ --雷迪博士(Dr Reddy)宣布,已在美国市场推出了孟鲁司特钠口服颗粒(Montelukast Sodium Oral Granules,4mg/粒,30粒/包装),该药是默沙东(Merck & Co)顺尔宁(Singulair)的生物等效仿制药。 根据IMS数据,截止2012年7月,顺尔宁口服颗粒在美国的年销售额为6100万美元。

2012-10-02

高效液相-柱后衍生-荧光检测法测定黄曲霉毒素

摘要: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组有毒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主要污染粮食和油料作物,如花生、玉米、大米、棉籽等。黄曲霉毒素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因此国际上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有严格的限量要求。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荧光检测器柱后衍生法对黄曲霉毒素进行测定,通过色谱柱的选择,流动相配比的优化以及检测器条件的调整等手段,以期得到黄曲霉毒素的最佳分离效果。

2013-05-31

Thermo Scientific Pierce荧光基因产品——更“亮”的解决方案

用于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 o 信号更强 o 灵敏度更高 o 实时监测 o 同步检测 Protocol: 选择荧光素酶载体 转染细胞 加入检测试剂 读取信号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 全新的Thermo Scientific Pierce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产品具有更高的检测灵敏度、更强的信号稳定性和多重检测能力。

2013-05-22

JCI:开发出新型荧光标记技术用于癌症诊断

2013年5月2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些年来研究发现,microRNAs(miRNAs)以及其它的非编码RNAs小分子可以帮助控制某些特殊蛋白质的表达,而且其也可以作为某些疾病的生物标志物;miRNA的特征可以被用于建立某些未知起源癌症的组织特性分析、检测诊断、监测疗法的效应以及对疾病进行扫描,但是临床上对于病人监控其miRNA表达的诊断方法却并不是可用的。

2013-05-26

Nanomedicine:利用纳米颗粒开发出新的膀胱癌药物运送系统

2012年10月27日 讯 /生物谷BIOON/ --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一个科学家研究小组在实验性模式小鼠中证实一种新的药物运送系统允许运送晚期膀胱癌标准药物疗法中小鼠所能耐受最大药物剂量3倍的药物,从而导致人们更加有效地进行癌症控制,同时又不会增加毒性。 这种运送系统是由特殊设计的靶向肿瘤细胞的纳米颗粒组成的,并且携带抗癌药物紫杉醇。

2012-10-27

PLoS One:HBV通过激活ERAD通路来调节病毒及亚病毒颗粒的产生

3月26日,罗马尼亚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的Norica Branza-Nichita在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上发表了一篇关于HBV感染的细胞中病毒及亚病毒颗粒形成的调节机制,该研究首次发现了HBV可以激活ERAD(内质网相关蛋白降解,ER–associated degradation )通路,反过来降低了包膜蛋白的数量。

2012-11-19

The Scientist:高分辨率荧光显微图片跨越科学和艺术的界限

2012年春天,参观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的游客都将受到美国国家广播环球公司高分率屏幕上闪现的荧光显微镜图片视觉盛宴的招待。从2012年4月20日到4月22日,人类肌细胞、卵巢癌细胞和胚胎细胞的图片将与高端时尚和娱乐公告牌分享人们最为渴望的广告不动产。

2012-02-14

韩国培育出转基因“荧光狗”

2009年5月13日,在韩国首尔的首尔国立大学兽医学院,一名研究者展示一只三个月大的荧光狗。这只荧光狗是首批荧光狗的后代,和上一代一样在紫外线照射下会通体发出红色荧光。发光的原因在于研究人员向狗胚胎成纤维细胞中植入一种特殊基因,这种基因可编码产生红色荧光蛋白质,并且这种基因会遗传给下一代。 韩国研究人员在新一期国际学术刊物《起源》(genesis )上报告说,他们培育出一只转基因“荧光狗”。

2011-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