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利用金属纳米粒子研发定位成像药物载体
据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消息,该学校生命化学工学院研究团队利用重金属和蛋白质相互作用成功研发金属纳米粒子的合成技术,同时利用该技术研制出定位成像的药物搭载体。现有的物理化学方法合成金属纳米粒子难以在生物体内使用。普遍研究方向是通过生物技术将还原力强的蛋白质对金属纳米粒子进行生物合成。但进行生物合成的微生物对金属种类和浓度限制较多
ACS NANO:纳米机器人用于肿瘤细胞局部治疗
很多科幻电影里都有将微型机器人植入人体,对人体进行控制或者改造的情节。如今,这种在科幻电影里才能出现的场景已经不是天方夜谭!《ACS NANO》最新刊登了来自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成果:Environmentally AdaptiveShape-MorphingMicrorobots for Localized Ca
中国科学家开发新型胰岛素分泌监测荧光探针
胰岛素是体内唯一的降血糖激素,由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β细胞功能失调和胰岛素分泌紊乱是2型糖尿病的核心驱动因素。胰岛素分泌是一个精细的动态调控过程,如何可视化胰岛素分泌过程,揭示胰岛素分泌调控机制是胰岛生物学领域的难点问题。胰岛素在β细胞内与高浓度锌离子形成晶体结构,因此采用不透膜的锌离子荧光探针可标记胰岛素/Zn2+晶体,从而指示胰岛
麻省理工学院研发新一代纳米仿生发光植物
近期《科学进展》杂志刊发麻省理工学院(MIT)研究人员论文,介绍了新一代纳米仿生发光植物的相关情况。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程师们将特制纳米颗粒嵌入植物叶子里,使其成为可用LED充电的发光植物。在充电10秒后,植物会发出数分钟的亮光,且可反复充电。这些纳米颗粒含有萤火虫中的萤光素酶,将功能性纳米颗粒插入活体植物以产生新功能属于“植物纳米仿生学
DNA纳米材料的生物学应用:目前的挑战和未来的方向
在DNA纳米技术的推动下,DNA作为一种遗传材料,已被应用于组织再生、疾病预防、炎症抑制、生物成像、生物传感、诊断、抗肿瘤药物传递和治疗等不同科学领域。
氧化铪纳米颗粒Nbtxr3治疗头颈癌(HNSCC):肿瘤部位激活,总生存期达18个月!
Nbtxr3具有一种物理作用机制(MoA),通过放疗激活,在所注射的肿瘤中诱导显著的肿瘤细胞死亡,随后触发适应性免疫反应和长期抗癌记忆。
纳米酶复合材料或可改善阿尔茨海默症
阿尔茨海默病(AD)俗称老年痴呆症,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种与淀粉样蛋白原纤维(Aβ)沉积和神经纤维缠结(NFTs)密切相关的线粒体功能障碍。治疗AD的药物一直在开发,但是效果都很有限,主要原因是: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差或有显着的副作用以及血脑屏障穿透性较弱,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在以往的研究中发现,氧化应激是AD早期神经元中一种
澳大利亚科学家发明纳米载玻片,无需染色肉眼即可识别早期癌症
在生物和医学研究中,癌变组织和正常组织样品不进行特殊处理时,在标准光学显微镜下无法直接区分,通常被研究的生物材料需要被染色以揭示其秘密,但这样可能会改变样本的特性导致误诊。最近,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的Belinda S. Parker副教授和Brian Abbey教授及其团队开发出一种新的显微镜载玻片,避开了这个问题,他们用这种新型载玻
荧光分子探针点亮微转移灶,助力食管癌精准切除
食管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2020年食管癌新发病例超过60万,死亡病例达54万。根治性手术是该病重要的治疗手段,因术中难以识别微浸润灶及转移淋巴结,肿瘤容易残留复发,我国食管癌五年生存率仅30.3%。吲哚箐绿(ICG)的近红外荧光(NIRF)成像已被用于显示食管癌引流淋巴途径,有助于食管癌区域淋巴结的切除,但ICG对肿瘤缺乏主动靶向,对微小浸润
Science子刊:利用携带麻醉剂的脂质纳米颗粒靶向肿瘤微环境中的神经元可减少乳腺癌进展和转移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以色列理工学院沃尔夫森化学工程学院的Avi Schroeder教授和博士生Maya Kaduri及其团队开发出一种基于靶向神经系统的镇痛脂质纳米颗粒(analgesic nanoparticle,具有镇痛作用的脂质纳米颗粒)的治疗乳腺癌的创新方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1年10月6日的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