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V感染北平顶猴艾滋病模型的病毒-免疫特征及病程进展方面取得进展
平顶猴是旧大陆猴中唯一可感染HIV-1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平顶猴分为南平顶猴、北平顶猴及明达威猴3个物种,中国分布的平顶猴为北平顶猴。国际上以往研究所用平顶猴均为南平顶猴,鲜见北平顶猴和明达威猴的基础生物学及疾病动物模型研究报道。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郑永唐课题组前期阐明了平顶猴易感HIV的分子机制(Liao et al, AIDS, 2007;
抑制而非根除HIV病毒可以实现艾滋病功能性治愈
2019年12月25日讯/生物谷BIOON/---寻找治疗艾滋病(AIDS)的方法部分上集中于根除受到HIV感染的细胞的方法。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这种方法对于功能性艾滋病治疗可能不是必需的。在针对一部分无需治疗就能够与HIV病毒一起共存的HIV阳性患者的研究中,他们发现这些患者的淋巴细胞可以抑制这
Nat Commun:在HIV感染早期阶段,促进粘膜伤口愈合或可预防艾滋病产生
2019年12月14日讯/生物谷BIOON/---尽管有有效的方法来控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但是这种病毒仍然是全球主要的健康威胁。世界上大约有3790万人感染了HIV。每年约有77万人死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俗称艾滋病)。目前还没有针对HIV的临床疫苗,也没有治愈这种感染的方法。猿猴免疫缺陷病毒(SIV)与HIV存在着密切的亲缘关系。它被
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 解读近期HIV重磅级亮点研究成果!
2019年12月1日是第32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我国宣传活动主题是“社区动员同防艾,健康中国我行动”。有数据显示,中国报告存活艾滋病感染者已经超过95万人,虽然整体疫情处于低流行水平,但近年来青年人群、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病毒感染者及病人报告数呈增多趋势,引起社会关注。本文中,小编对近期科学家们在HIV研究领域取得的重磅级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享给大家!图片来源:University of Cape
2019年世界糖尿病日健康跑启动:关爱同行呵护家庭健康,多方携手助力慢病防治
11月16日早上9点,上海静安大宁郁金香公园罗马广场,随着“bang!”一声枪响,来自政府单位、医疗机构、城镇居民、礼来中国等300多位跑者参与“优跑易程 • 礼享健康”——2019礼来世界糖尿病日健康跑活动,共同为健康奔跑,为糖尿病慢病防治助力加油!2019年迎来第13个“联合国糖尿病日”。礼来中国携手上海市静安区,联合静安区大宁路街道,在静安区投资促进办公室、静安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指导下,共同
研究人员19年来首次确认艾滋病病毒新毒株
美国研究人员领衔的科研团队获得一种艾滋病病毒新毒株的基因组序列,在艾滋病病毒相关命名准则发布19年后首次确认新毒株。6日发表在美国《艾滋病杂志》上的研究论文显示,这种新毒株属于HIV-1型M群,被确认为L亚型。世界上大多数患者感染的艾滋病病毒毒株属于HIV-1型,其中M群最为常见。研究显示,两份这种毒株的样本早在1983年和1990年就分别在刚果民主共和国被发现。但2000
全球首个艾滋病病毒(HIV)尿液自检试剂获批上市
厦门大学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养生堂有限公司旗下的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尿液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已获得国家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并上市销售,成为全球首个上市的可由非专业人员自我操作并判读的通过尿液检测HIV感染的诊断试剂,填补了相关产品及技术空白。艾滋病是全球重大传染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又称艾滋病病毒
中国科学家找到治疗艾滋病和白血病新方法!
2019年10月28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邓宏魁研究组、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陈虎研究组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吴昊研究组的研究人员通过联合研究发表了题为“CRISPR-Edited Stem Cells in a Patient
Science子刊:揭示艾滋病毒无法治愈的重要原因!
2019年10月22日讯 /生物谷BIOON /--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cART)期间艾滋病毒的持久性是治愈的主要障碍。然而目前研究人员对导致艾滋病毒持久性的机制仍然不确定;感染可通过感染细胞的持续性和克隆扩增或在抗逆转录病毒穿透性差的解剖位置进行持续复制来维持。这些机制需要不同的根除战略,因此确定它们对艾滋病毒持久性的贡献至关重要。图片来源:Sci
JCI:研究人员揭示为什么艾滋病患者更容易患上结核病
2019年9月30日讯 /生物谷BIOON /--肺结核和艾滋病是这两种世界上最致命的传染病,如果同时发生,情况会更糟。现在,德克萨斯生物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已经找到了解决这一健康问题的重要机制。而且,他们的发现可能会为高危人群带来一种新的治疗模式。研究结果发表在《临床研究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图片来源:Texas Biomedical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