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JBC:科学家发现克服艾滋病毒抗药性的新方法

2012年9月15日 电 /生物谷BIOON/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会存在有几十个不同的基因突变,这一现象称为多态性。最近,一个国际研究小组研究人员完成的一项研究发现这些突变中的之一称为172K,172K能使得某种特定类型的艾滋病毒对治疗更敏感。不久,医生们将能够利用这些知识来帮助他们开发新药物来治疗艾滋病毒感染者。

2012-11-19

中国艾滋病疫苗自主创新之路又“积跬步”

中国科学家在探索艾滋病疫苗道路上又迈出一步,攻克了以腺病毒为载体的艾滋病疫苗受抗体阻碍难题。此类疫苗因为腺病毒载体易被抗体中和而难以发挥效用。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人员在恒河猴模型上进行了腺病毒载体艾滋病疫苗试验。

2012-12-04

Virol:周保罗等首次用果蝇表达系统制备艾滋病疫苗组分

近日,国际知名杂志《病毒学期刊》(Journal of Vir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周保罗研究组关于艾滋病病毒I型(HIV-1)疫苗的最新成果:一种基于果蝇S2细胞的新型HIV-1 病毒样颗粒(VLP)表达系统。这是世界上首次报道采用果蝇S2细胞表达系统制备HIV-1 VLP作为艾滋病疫苗组分。

2012-11-18

The Lancet:新型“四合一”艾滋病药物可简化服药过程

新一期英国医学刊物《柳叶刀》(The Lancet )刊登报告说,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了将四种已有药物合为一体的“四合一”医治艾滋病药物,临床试验显示它不仅有效,并且每天服用一次即可,大大方便了患者。

2012-11-19

BBRC:王建华等艾滋病机会性感染致病机理研究获进展

HIV-1感染导致机体免疫系统被破坏不能有效抵御其它病原微生物的入侵。病原微生物的侵染已被认为是机体免疫激活的重要标志,而机体的免疫激活可能更进一步增强HIV-1的复制和传播。但机会性病原体如何加速免疫系统的破坏尚不明确。 树突状细胞(DC)是机体重要的抗原递呈细胞,在免疫防御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在HIV-1感染中,DC却起到了双刃剑作用。

2012-11-18

Virology J:黄忠等构建手足口相关病毒的感染性克隆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Virology Journal在线刊登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关于构建手足口病相关的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感染性克隆的最新研究成果。

2012-11-18

艾滋病感染及其死亡人数已经出现明显下降

随着更廉价、有效的艾滋治疗药物的问世,越来越多的人群开始接受治疗。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报告称,艾滋病死亡率已经从2005年的230万降低到去年的160万,新艾滋病毒感染数量从2001年至今已经下降了三分之一,降低到了230万。儿童感染的数字降低的更加明显,在2001年有超过50万新感染者,到2012年这个数字就已经降低至25万。

2015-03-26

研究称一种基因可抑制艾滋病病毒复制

英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有一种基因可帮助抑制艾滋病病毒在体内扩散。研究人员认为,未来有望据此研发出新的、副作用更小的艾滋病疗法。 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将可引发艾滋病的Ⅰ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引入两个不同的人体细胞系中,其中一个细胞系中的MX2基因表达被“开启”,即基因可充分发挥作用,而对照组中这一基因表达被“关闭”。

2013-12-02

Nature:新基因发现有望开发出新艾滋病治疗疗法

2013年9月22日讯 /生物谷BIOON/--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科学家首次鉴定出了能够有效防止HIV扩散的基因。相关文章发表在近期的Nature杂志上。 该文章首次揭示了人类MX2基因能够抑制HIV病毒。科学家称该基因能够作为有效的,低度疗法治疗艾滋病的靶点。 科学家在人类细胞系中进行实验,将HIV病毒引入两种类型细胞系中,并观察效果。

2013-09-22

研究发现一种基因可抑制艾滋病病毒复制

英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有一种基因可帮助抑制艾滋病病毒在体内扩散。研究人员认为,未来有望据此研发出新的、副作用更小的艾滋病疗法。 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将可引发艾滋病的Ⅰ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引入两个不同的人体细胞系中,其中一个细胞系中的MX2基因表达被“开启”,即基因可充分发挥作用,而对照组中这一基因表达被“关闭”。

2015-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