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组织机构将大气污染和颗粒物列为致癌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日前发布一份报告,将大气污染列为人类致癌因素之一。大气污染中的主要成分——颗粒物也被列为致癌因素。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致癌评估报告被视作“致癌物百科全书”,是致癌性物质的权威科学参考资料。该项目将物质根据致癌程度不同分为四类:致癌、可能致癌、未知和可能不致癌。 总部位于法国里昂的这家研究机构的报告说,有足够证据表明,大气污染会导致肺癌,提高膀胱癌发病率。
挪威研究人员找到去除炸薯条潜在致癌物方法
挪威食品研究所研究人员最新研究找出一种方法,可以去除炸薯条等油炸食品中的潜在致癌物质丙烯酰胺。 据挪威当地媒体2月13日报道,丙烯酰胺是一种白色晶体化学物质,是生产聚丙烯酰胺的原料。淀粉类食品含有较多的天冬酰胺(一种氨基酸)以及还原性糖,在高温(120℃)油炸下容易产生丙烯酰胺。挪威研究人员发明的新技术,利用乳酸菌来清除油炸马铃薯产品原料表面的还原糖成分,从而阻止了丙烯酰胺的形成。
德英科学家首次发现致癌基因突变的风险因素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Cyclin D1蛋白基因有两种不同的“书写方式”。其中一种提高了发生某种突变的风险,发生突变时,大DNA片断会发生重排。由德国癌症研究中心、海德堡大学医学院和伦敦癌症研究所的科学家们组成的研究团队首次发现,这种致癌的特别突变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通过基因变异促成的。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在2013年3月17日的《Nature Genetics》上。
前列腺会携带致癌突变
近日,来自伦敦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在显微镜下看似正常的前列腺细胞或许也会隐藏致癌的遗传突变,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Nature Genetics上,相关研究为开发新型疗法改善前列腺癌提供了一定的思路。研究者指出,在患前列腺癌的一些男性中,非癌性的前列腺细胞虽然看似正常,但实际上其细胞中含有多种不同的致癌遗传突变。
Cell:生物钟紊乱如何导致癌症
2014年12月4日讯 /生物谷BIOON/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生物学家发现,负责调节人体睡眠周期或昼夜节律的蛋白质还可以保护人体避免零星形式癌症的发生。生物科学副教授Finkielstein介绍:该蛋白质为human period 2,环
Nat Commun:沙眼衣原体可致癌
由于性接触传播引发的沙眼衣原体感染常常会遭到忽视,沙眼衣原体不仅是一种引发女性不孕症的病原体,而且其会增加个体患腹部肿瘤的风险。近日,一篇刊登在国际著名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马普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在沙眼衣原体感染期间的一种重要的内源性保护因子。
法国政府否定转基因玉米致癌研究的结论
导读:英国期刊《食品和化学毒物学》今年9月19日刊登了的一篇研究论文称,长期喂食孟山都转基因玉米的实验鼠会长出肿瘤。这则研究引发国际性的关注与讨论。法国生物技术最高委员会和国家卫生安全署在经过调查后,于22日先后否定了这项研究的结论。
Cancer Cell:单个致癌基因不足以触发胰腺癌
2012年9月11日 讯 /生物谷BIOON/ --在一项新研究中,来自美国梅奥诊所(Mayo Clinic)的研究人员发现多个致癌基因是触发胰腺癌所必需的。他们说,第二个因子产生“完美风暴”而导致肿瘤形成。这项研究于9月10日刊登在Cancer Cell期刊上,推翻了当前的信念:癌基因KRAS突变足以启动胰腺癌和不限制细胞生长。
Cell Reports:胚胎期基因沉默的缺失或致癌症发生
2012年10月9日 讯 /生物谷BIOON/ --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Reports上的一篇研究揭示了,在胚胎发育阶段的初期,某些基因会处于激活状态,当这些基因完成短期的激活任务后,就会永远处于关闭状态,并不像大部分基因那样可以在人的一生中保持激活状态。如今,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研究者揭开了此种现象的神秘机制,相似的过程也会在人类生命晚期的某些时候发生,比如会在某些癌症中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