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eLife:科学家在三文鱼中发现多种致病性新病毒!

2020年6月18日讯 /生物谷BIOON /——关键物种是那些在支持它们所生活的生态系统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动植物,因此保护它们是重中之重。奇努克鲑鱼和红鲑(两种三文鱼)就是这样的两个物种。这些鱼在太平洋东北部的沿海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几千年来它们一直支持着当地的土着居民。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奇努克鲑鱼和红鲑的数量急剧下降。病毒感染可能是导致这种下降的一

2020-06-18

Nature:揭示IgE抗体的唾液酸化修饰竟增强过敏反应的致病性

2020年5月25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麻省总医院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过敏的一种潜在标志物和新的治疗策略,这可能有助于改善对这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5月20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Sialylation of immunoglobulin E is a determinant o

2020-05-25

Nature:秦川等揭示SARS-CoV-2在hACE2转基因小鼠中的致病性

2020年5月13日讯 /生物谷BIOON /--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CoV-2 (SARS-CoV-2)引发了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病例,目前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导致了数百万人感染以及数十万人死亡。图片来源:Nature考虑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angiotensin- transferase 2, ACE2)是SAR

2020-05-13

李兰娟新发论文:找到新冠病毒19个致病性新突变!

 4月1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团队在预印本平台medRxiv上发布了未经同行审议的新论文。论文指出,新冠病毒已经出现了能够切实影响致病性的突变,药物和疫苗研发工作有必要把这些突变纳入考虑。论文重点结论:新冠病毒株的变异和多样性或被大大低估。不同变异毒株在细胞病变效应和病毒载量方面差异可达270倍。一种三核苷酸突变能大大增强病毒的复制速率和致病能

2020-04-22

李兰娟团队:SARS-CoV-2出现可改变其致病性的突变,体外感染最大显示270倍差异

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实时数据统计,截至北京时间22日早上6时38分,全球新冠肺炎(COVID-19)确诊病例已超256万,死亡病例达176926例。迄今为止的科学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已经发生变异,至于这种变异将产生怎样的影响,目前尚无定论。4月20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领衔发布在预印本网站medRxiv(未经同行评审)上的

2020-04-23

Cell:cPLA2-MAVS通过代谢调控星形胶质细胞的致病性

 近日,美国哈佛医学院等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在Cell上发表了题为“Metabolic Control of Astrocyte Pathogenic Activity via cPLA2-MAVS”的文章,发现机体cPLA2-MAVS通过代谢调控星形胶质细胞的致病性。代谢可以调控外周免疫,但其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

2020-01-13

Science子刊:抑制致病性亨廷顿蛋白表达有望治疗亨廷顿舞蹈病

2018年10月6日/生物谷BIOON/---亨廷顿舞蹈病(Huntington disease, HD)是一种遗传性的渐进性疾病,可引起精神衰退,精神问题和不受控制的运动。这种疾病由突变的亨廷顿蛋白(huntingtin, HTT)引起,它的症状出现在成年期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恶化。在加拿大,亨廷顿舞蹈病的发病率大约为1/7000,而且患有这种疾病的人的每个孩子有50%的几率遗传这个导致这种疾病

2018-10-06

PNAS:西伯利亚棕熊的唾液能有效杀灭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

2018年9月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PNA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俄罗斯和美国的研究人员通过联合研究发现,西伯利亚棕熊的唾液中含有的特殊化学物质能够有效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图片来源:CC0 Public Domain文章中,研究人员对棕熊亚种机体的微生物组进行了深入研究;西伯利亚棕熊生活在蒙古国、中国北部和西伯利亚,虽然它们大多数吃的是素食,但有时也会捕杀驯鹿、

2018-09-05

Cell子刊:我国科学家成功利用碱基编辑修复人胚胎中的致病性基因突变

2018年8月30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和上海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一种改进形式的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来修复活的人胚胎中的遗传缺陷。在近期发表Molecular Therapy期刊上的标题为“Correction of the Marfan Syndrome Pathogenic FBN1 Mutatio

2018-08-30

识别非编码区致病性变异研究获进展

如何解读与复杂疾病有关的遗传变异,尤其是非编码区变异,是疾病遗传学领域的一个巨大挑战。现有的方法在评估非编码区致病性变异方面存在着假阳性率过高、敏感度不够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赵方庆团队首次提出一种全新的基于人群等位基因频率谱的监督集成算法(PAFA),以实现对复杂疾病和性状相关的遗传变异进行打分识别及功能性评估。7月11日,该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Prioritiz

2018-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