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 J Cardiol:他汀类强化治疗益处仅限于非致死性事件
12月23日,巴西学者在Int J Cardiol杂志上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Impact of statin dose on major cardiovascular events: A mixed treatment comparison meta-analysis involving more than 175,000 patients"显示,他汀类强化治疗的益处仅限于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
Sci Transl Med:药物联合使用可抑制致死性甲状腺癌
2013年1月9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梅奥诊所的研究者通过研究揭示了,药物帕唑帕尼和紫杉醇联合使用可以有效减缓未分化甲状腺癌(ATC)的发生,这两种药物结合使用抵御ATC发生的能力强于单独使用其中一种药物,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著名杂志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
Cell Host & Micro:揭示蚊子免疫系统应对特异性感染的分子机制
2012年10月20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揭示了,蚊子免疫系统如何特异性地对多种致病菌引发的感染产生反应,这些致病菌包括引发疟疾的寄生虫等。蚊子不像人类和其它动物,其并不会产生抗体来针对特殊的感染,研究者表示,蚊子可以使用一种成为选择性剪接的机制来重排基因AgDscam编码的结合域的不同组合,从而应对不同的入侵致病菌。
mBio:揭秘铜抑制细菌抗生素耐药性感染的分子机制
2012年12月5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南安普顿大学的研究者研究发现,铜可以抑制基因的水平传播,基因的水平传播可以增加细菌的抗生素耐药性感染。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mBio上。 细菌中的水平基因转移(Horizontal gene transfer,HGT)对于细菌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非常关键,这就无疑中增加了关于感染相关的卫生保健难度。
PLoS ONE:揭示抗生素、细菌生物被膜及慢性感染之间的潜在关联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LoS ONE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南加州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抗生素和引发慢性肺部疾病等症状的细菌生物被膜形成之间的关系,该研究为阐明细菌生物被膜被激活的分子机制以及开发新型疗法提供了一定的研究数据和思路。
PNAS:利用“睡美人”基因传输系统来开发抵御真菌性感染的新型疗法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NA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利用睡美人基因(转座子)传输系统成功地对T细胞进行了修饰,旨在开发抵御侵袭性曲霉属真菌引发的致命性感染。
PNAS:致死性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分子机制
近日,发表在国际杂志PNA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开了致死性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进入宿主细胞的分子机制,该研究为开发治疗中东呼吸综合征的新型疗法提供了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