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陈东戎等发现耐药菌抗药“开关”
图片来源:Cell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英国籍全职*特聘教授、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教育部分子医学重点实验室教授AlastairMurchie和研究员陈东戎带领的课题组,历经3年多时间,在耐药性病原菌中首次发现了一种对抗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的新型“核糖开关”,该“开关”对控制此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有重大作用。该成果符合开发新型靶标药物的要求,具有极大的临床实用潜力。
CMAJ:加拿大青少年自杀率呈男降女升趋势
近日,刊登在《加拿大医学协会期刊》(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上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加拿大青少年的整体自杀率在过去近30年间呈下降趋势,但青少年女性的自杀率却不断上升。 根据这项研究调查,加拿大10~19岁人群自杀率在1980至2008年期间略有下降。
Neuron:旋动返老还童的开关
旋动某一分子开关,有助于生成成熟的神经元连接,为大脑构建起从青少年敏感性过渡到成人稳定性的桥梁。现在来自耶鲁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逆转这一过程,在成年小鼠中构建出了记忆和痊愈能力提高的年轻大脑。相关研究发表在3月6日的《神经元》(Neuron)杂志上。 科学家们早就知道,年轻大脑和老年大脑存在很大的不同。青少年的大脑更具有可塑性,使得他们能比成年人能够更快地学习语言,加速从脑损伤中恢复。
Science:病毒神秘基因可使毛虫变自杀僵尸
据国外媒体报道,日前,最新一项研究显示,一种携带特殊基因的细菌可对毛毛虫“洗脑”,让它们自杀液化溶解。 一种携带特殊基因的病毒可对毛毛虫“洗脑”,让它们自杀液化溶解 这种病毒可迫使“僵尸”毛毛虫爬至树梢,心甘情愿地自杀使身体溶解成粘性物质。
PNAS:研究发现帕金森氏病关键酶LRRK2的分子开关
近日,Kassel大学科学家发现控制LRRK2活性的一种机制,这开辟了药物来对抗疾病的新途径。在帕金森病中,酶LRRK2起着核心作用。
N Engl J Med:被诊断为癌症后自杀和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
近日,国际著名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在线发表的一项大型瑞典队列研究显示,被诊断为癌症的患者在接下来数周内发生自杀和致死性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明显增加,特别是那些被诊断具有不良预后癌症的患者,以及癌症不能以既往精神或心血管疾病解释的患者。 既往研究显示,癌症患者发生自杀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但大部分研究将这种情况归因于进展性癌症所带来的负担,而很少有研究关注癌症诊断后的时间段。
NEJM:癌症确诊后发生自杀和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4月5日发表的一项大型瑞典队列研究显示,被诊断为癌症的患者在接下来数周内发生自杀和致死性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明显增加,特别是那些被诊断具有不良预后癌症的患者,以及癌症不能以既往精神或心血管疾病解释的患者。 既往研究显示,癌症患者发生自杀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但大部分研究将这种情况归因于进展性癌症所带来的负担,而很少有研究关注癌症诊断后的时间段。
Antican Res & Epigenom:揭示隐藏在癌症背后的表观遗传学“开关”机制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Anticancer Research和Epigenomics上的两篇研究报告中,来自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明,表观遗传开关的开启或关闭或许是隐藏在许多类型癌症发生背后的机制;表观遗传是一种现象,即遗传上均一的细胞会表达不同的基因,最终引发不同的物理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