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科学家发现首个迫使癌细胞“自杀”的全新化合物!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的科学家发现了第一个可以直接使癌细胞自杀的化合物,同时也挽救了健康细胞,避免损伤。在今天的癌细胞问题中描述的新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细胞,但也可能攻击其他类型的癌症。“我们希望通过直接导致癌细胞自我毁灭,我们正在开发的目标化合物将比目前的抗癌治疗方法更有效,”生物化学和医学副教授即该研究的资深作者 Evripidis Gavathiotis 博士说。

2017-10-11

科学家开发出能促进癌细胞“自杀”但不损伤健康细胞的新型抗癌疗法

2017年10月11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ancer Cel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Albert Einstein College of Medicine)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首次发现了一种能直接促进癌细胞“自杀”同时并不影响机体健康细胞的特殊化合物,这种新型疗法能够直接抵御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细胞,而且还能够帮助有效供给其它类型的癌

2017-10-10

慢性病的年轻人更可能自杀

2017年8月18日 讯 /生物谷BIOON/根据一项来自滑铁卢大学的研究显示,年纪在15到30岁、患有慢性疾病的年轻人比健康的同龄人自杀可能性高三倍。 这项研究发现慢性病,比如哮喘、糖尿病和克罗恩病让年轻人有自杀想法的可能性增加28%,计划自杀结束生命增加134%,尝试自杀增加363%。“有证据显示,当年轻人被确诊患有慢性病不久后,是他们尝试自杀的最高峰。”Mark Ferro教授说。

2017-08-18

Clin Psychol Rev:性骚扰会增高心理问题发生以及自杀的风险

2017年8月10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最近一项研究通过对以往200项独立的,囊括230000名参与者在内的研究进行汇总分析,发现性骚扰会极大程度上提高受害者出现抑郁、焦虑、自杀倾向以及创伤后压力紊乱、药物上瘾等等心理或精神性疾病。这项研究发表在《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杂志生。“我们比较了经历过性骚扰与没有相关经历的人群的数据,以及比较了经历性骚扰与经历

2017-08-10

CRISPR装备噬菌体让“超级细菌”自杀

2017年6月24日/生物谷BIOON/---众所周知,CRISPR系统本来是细菌抵抗外界病毒侵染的免疫手段,但也许未来的某一天,CRISPR技术能够帮助人们杀伤细菌本身。通过改造噬菌体使其携带CRISPR操作元件,科学家们希望这一工具能够对耐药性细菌进行有效杀伤,并且能够用于改造机体的微生物组。(图片摘自www.pixabay.com)CRISPR的全称是“Clusteredregularly

2017-06-23

锂药物居然可以防止自杀

2017年6月12日讯 /生物谷BIOON /——根据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进行的一项临床试验结果,患有躁郁症的患者在使用锂药物治疗时自杀风险显著降低,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上。全世界超过1%的人口受躁郁症影响。这种疾病的典型特征就是交替的抑郁和情绪高涨(狂躁)。采用锂药物和2-丙基戊酸钠可以防止病人狂躁,可以稳定病人心情。已知狂躁症患者自杀风险较

2017-06-12

红皮洋葱可以使癌细胞“集体自杀

看完这篇报道之后,下次逛超市你可能要买一些洋葱了,因为洋葱是可以抗癌的。来自UG研究所的科学家对安大略省出产的洋葱进行试验,测试其对抗癌细胞的能力,研究人员发现,并不是所有类型的洋葱都可以对抗癌症。在此次试验中,研究人员测试了五种类型的洋葱,结果显示“红宝石”洋葱抗癌效果占据榜首。大家都知道,洋葱是一种超级食品,含有高浓度的槲皮素,这是一种类型的类黄酮,而美国安大略省的洋葱尤为突出,其中的化合物远

2017-06-08

科学家通过控制这些“开关”给癌细胞致命一击

瑞典Karolinska Institutet的科学家报告说,癌细胞和正常细胞使用不同的“基因开关”来调节控制生长的基因的表达。在小鼠中,去除与不同类型癌症相关的大的调节区域导致对肿瘤形成的显着抗性,但不影响正常的细胞生长。发表在科学杂志eLife上的研究结果突显了开发具有较少副作用的高度特异性癌症药物的可能性。人类有近20,000个基因来执行细胞中的所有功能。基因仅占细胞总DNA的2%。什么使我

2017-06-08

自杀会遗传么?

遗传与自杀之间的关系很复杂。研究表明,遗传因素会导致自杀。但是它可能仅仅是提高个人自杀风险的众多因素之一。而且即使有人自杀的风险很高,我们也无法预测是否一个人会按照自杀的方式采取实际行动。

2017-04-30

揭示魔剪CRISPR“抑制开关”分子机制

4月28日,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学院黄志伟教授课题组在《自然》(《Nature》)在线发表了题目为《Anti-CRISPR蛋白抑制CRISPR-SpyCas9活性的分子机制》(Structural basis of CRISPR-SpyCas9 inhibition by an anti-CRISPR protein)的研究论文。

2017-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