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AJ:加拿大青少年自杀率呈男降女升趋势
近日,刊登在《加拿大医学协会期刊》(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上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加拿大青少年的整体自杀率在过去近30年间呈下降趋势,但青少年女性的自杀率却不断上升。 根据这项研究调查,加拿大10~19岁人群自杀率在1980至2008年期间略有下降。
Science:病毒神秘基因可使毛虫变自杀僵尸
据国外媒体报道,日前,最新一项研究显示,一种携带特殊基因的细菌可对毛毛虫“洗脑”,让它们自杀液化溶解。 一种携带特殊基因的病毒可对毛毛虫“洗脑”,让它们自杀液化溶解 这种病毒可迫使“僵尸”毛毛虫爬至树梢,心甘情愿地自杀使身体溶解成粘性物质。
N Engl J Med:被诊断为癌症后自杀和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
近日,国际著名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在线发表的一项大型瑞典队列研究显示,被诊断为癌症的患者在接下来数周内发生自杀和致死性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明显增加,特别是那些被诊断具有不良预后癌症的患者,以及癌症不能以既往精神或心血管疾病解释的患者。 既往研究显示,癌症患者发生自杀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但大部分研究将这种情况归因于进展性癌症所带来的负担,而很少有研究关注癌症诊断后的时间段。
NEJM:癌症确诊后发生自杀和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4月5日发表的一项大型瑞典队列研究显示,被诊断为癌症的患者在接下来数周内发生自杀和致死性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明显增加,特别是那些被诊断具有不良预后癌症的患者,以及癌症不能以既往精神或心血管疾病解释的患者。 既往研究显示,癌症患者发生自杀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但大部分研究将这种情况归因于进展性癌症所带来的负担,而很少有研究关注癌症诊断后的时间段。
BMJ:使用戒烟药物并不会导致病人自杀风险升高
2013年10月13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布里斯托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确定了是否服用戒烟药物的病人的自杀风险较高。瓦伦尼克林(Varenicline)是一种病人广泛用于戒烟的药物,2011年其仅在英国的使用次数就为100万次,安非他酮和瓦伦尼克林可以帮助降低个体对尼古丁的需求并且使得个体表现出脱瘾症状。
JBC:德发现一种细菌毒素可致细胞自杀
德国研究人员最新研究发现,一种细菌毒素可致细胞内的一种蛋白失活,致使细胞“自杀”。这一发现或有助于研究杀死癌细胞。相关论文发表在近期的《生物化学杂志》(Journal of Biochemistry)上。
Science:发动自杀行动的老年白蚁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研究人员E.O. Wilson写道,人类会派遣他们的年轻男子参战,而蚂蚁则会派它们的老妇人参战。就一项新的研究报告说,类似地,在Neocapritermes taracua白蚁的群落中,老龄的工蚁会对入侵者采取自杀行动。 Jan Šobotnik及其同事研究了这些新热带区白蚁并确认这些工蚁中有许多在其胸腹之间的交界处有蓝色斑点。
Dev Cell:研究揭示抑癌基因MIG6促发细胞“自杀”机制
2012年9月24日 电 /生物谷BIOON/ --“细胞的自杀”,它的生物名称叫“程序性细胞死亡”,又可称作“细胞凋亡”,这种死亡方式,细胞首先皱缩,内部的染色体被切割分段,细胞核固缩、碎裂,形成凋亡小体,最终被体内的巨噬细胞吞噬,而被清除,这种死亡不会影响周围细胞,而是悄无声息地消失,称为“自杀”,就是因为这些细胞是自己按程序来结束“生命”的。
JCO:新化合物有望诱导癌细胞自杀
2012年9月20日 讯 /生物谷BIOON/ --p53基因阻断癌细胞生长和触发程序性细胞死亡或者说凋亡,因而在阻止癌症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然而,如果p53发生突变而存在缺陷,那么癌细胞就能够逃避凋亡和更能抵抗治疗。来自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和卡罗林斯卡大学医院的研究人员如今在利用一种新化合物进行首次测试后发现,这种化合物能够恢复缺陷性p53的功能和激活癌细胞凋亡。
:注射麻黄碱者易发生自杀行为
哥伦比亚大学的Brandon Marshall等人近日在《药物与酒精成瘾》(Drug and Alcohol Dependence)杂志发表论文称,注射麻黄碱者或更易发生自杀行为。 在对超过1800名静脉药瘾者研究之后,Marshall等发现注射麻黄碱者发生自杀行为的风险显着高于其他静脉药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