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生物院等研发出提升病毒载体艾滋病疫苗性能的新技术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浙江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等单位合作,利用仿生矿化技术成功研发了一种疫苗修饰和改进的新技术(Biomineralization-based Virus Shell-Engineerin
Cell Rep:古老病毒或可作为基因疗法的载体
机体免疫系统可以保护机体免受侵袭,但有时候其会排斥解救患者的输血或器官移植,研究者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利用病毒作为载体来运输基因疗法进入体内治疗疾病,而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Reports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国外的研究人员就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基因疗法。 articles.view/art
相关部门的拖延阻碍了埃博拉病毒基因组学的发展
虽然埃博拉疫情在西非地区迅速蔓延,但是科学家们至今仍然缺少一些关键的病毒基因数据,以回答这样一个引起众人担忧猜测的问题:埃博拉病毒是否正在变得更具传染性或致死性?
PNAS:发现和唾液腺肿瘤相关的遗传突变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NA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系列促进肿瘤生长的基因和粘液表皮样癌之间的关系,粘液表皮样癌是一种影响唾涎腺的口腔癌,这项研究或许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开发新型治疗粘液表皮样癌的疗法。
Virology J:黄忠等构建手足口病相关病毒的感染性克隆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Virology Journal在线刊登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关于构建手足口病相关的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感染性克隆的最新研究成果。
Molecular Therapy:腺病毒作为疫苗载体
腺病毒作为疫苗载体,具有宿主范围广、对人致病性低,与人类基因同源,能有效进行增殖、滴度高等优点,是目前最有应用前景的新型疫苗载体之一。 上海巴斯德所抗感染免疫与疫苗研究组在周东明研究员的带领下,致力于新型疫苗载体、通用型流感疫苗的研发及相关免疫学研究。
Nature:感染艾滋病毒的T细胞是病毒传播的运输载体
通过粘膜表面进入机体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传播到淋巴组织,造成免疫系统的全身性感染。这种病毒早期传播的机制是不清楚的。体外研究表明,在感染和未感染的T细胞之间的稳定联系的病毒突触的形成,大大提高病毒转移的效率。但是目前还不清楚,在细胞持续运动于上皮和淋巴组织的条件下,体内T细胞间的接触是否足够稳定以利于功能性突触的形成。。
Arch Intern Med:梅毒与男性HIV感染者中CD4细胞数量快速下降和病毒载量增加相关联
根据一篇于2012年7月23日在线发表在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期刊上的论文,在遭受HIV病毒感染的男性体内,梅毒(Syphilis)与CD4细胞数量的快速减少相关联,也与病毒载量(viral load, VL)增加相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