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ancer Res:miR-204表达丧失与神经胶质瘤的迁移和干细胞样表型密切相关

来自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近日在国际权威肿瘤学杂志《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上发表了题为“Loss of miR-204 expression enhances glioma migration and stem cell like phenotype”的研究论文,证实miR-204表达丧失与神经胶质瘤的迁移和干细胞样表型密切相关。

2013-01-05

Cancer Res:纤蛋白-3激活Notch通路促进神经胶质细胞恶性

6月4日Cancer Research杂志在线报道了纤蛋白-3促进肿瘤侵袭的机制研究新发现。纤蛋白-3是一种不存在于正常大脑,而在神经胶质细胞瘤中显著上调的基质蛋白。其促进肿瘤侵袭的机制不明。恶性神经胶质细胞瘤是高侵袭性、化疗抵抗性脑瘤,预后极差。浸润性神经胶质细胞瘤细胞是复发的主要来源。针对触发侵袭和化疗抵抗的可溶性因子,也许可以对这类癌细胞有显著的抑制效果。

2012-11-18

PNAS:砒霜有助于杀死癌细胞从而治疗胶质细胞

2013年2月27日讯 /生物谷BIOON/--胶质细胞瘤是最常见的致死性脑瘤。该病很难治愈,因为癌细胞能够快速的对药物产生抗性。随着对胶质细胞瘤的生长和对药物抗性理解加深,癌症研究者发现了一个分子通路,该通路可能是治愈该疾病的新靶点。 圣地亚哥癌症研究中心科学家发现一个称之为雷帕霉素哺乳动物靶点(mTOR)的通路。该信号通路在胶质细胞瘤中过表达近90%,在调节癌细胞生长存活中起重要作用。

2013-02-27

Stroke:动脉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成簇的播散性去极化与代谢障碍相关

部分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可能出现播散性去极化现象。为此,德国海德堡大学医院神经外科的Edgar Santos博士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出现播散性去极化(SDs)时,对细胞外脑组织葡萄糖、乳酸、丙酮酸和谷氨酸代谢动力学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2012年12月6日的Stroke杂志上。研究结果发现:SDs能够在非缺血性脑组织中传播。

2012-12-15

ACS NANO:纳米胶囊成为抑制恶性胶质瘤新策略

恶性胶质瘤是患者人数很多的一种恶性脑肿瘤,非常难治且术后复发率较高。日本东京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开发出一种内部装有化疗药物的微小高分子胶囊,可有效抑制恶性胶质瘤的增殖,为治疗这种常见的恶性脑肿瘤找到了新方法。 脑肿瘤难以治疗的原因在于,构成脑血管的细胞结合非常紧密,血液中的物质不容易渗透到外面,即使向血液中注射药物,也很难到达血管外的肿瘤。

2013-10-20

不用开刀就能“精确定位”胶质瘤

近日,一项可能取代有创诊断脑胶质瘤的新诊式——生理和代谢成像技术,经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影像中心主任张伟国和他的科研团队历经9年攻关,取得重大进展。他们研究建立了功能及生理代谢成像脑胶质瘤术前分级和鉴别诊断体系,为临床正确评估脑胶质瘤级别、治疗方式的选择、预后评估等“准确打击”脑胶质瘤进行“精确定位”;研制的胶质瘤分子靶向造影剂已完成动物实验,有望应用于临床。

2013-06-17

PNAS:代谢相关分子影响恶性胶质细胞生长

2013年6月15日讯 /生物谷BIOON/--一项俄亥俄州立大学科学家的研究显示代谢通路异常导致了一种特殊类型的胶质细胞瘤的产生。该发现有望开发新的方法治疗一类胶质细胞瘤。而胶质细胞瘤是最常见的和致死率最高的脑癌。相关研究发表在近期的PNAS上。 科学家一直在寻找特异产生胶质细胞瘤的干细胞。遗传分析显示胶质瘤分成四类:神经元前体型,神经元型,经典型和间质细胞型。

2013-06-14

Chem Res Pract:新型疗法或可改善黑色素转移病人的寿命

2013年8月1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Chemotherapy Research and Practice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圣路易斯大学的研究者在进行一项回顾性研究中发现,黑色素瘤脑转移病人可以使用大剂量的白细胞介素2(HD IL-2)来进行治疗,这种疗法可以激活机体免疫系统从而破坏癌细胞。

2013-08-01

Neuron:小神经胶质细胞可保护机体免于退行性

绿色代表突触 (Image: Gerry Shaw/Wikimedia) 一些免疫细胞可以破坏大脑中闲置的神经回路以及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系,甚至在健康的个体中也是如此,理解这种过程可以帮助我们避免退行性脑病的发病。 时至今日,小神经胶质细胞被认为是普通的免疫细胞,可以保护大脑免于损伤以及免于大脑疾病再生。

2012-11-18

两基因变异与少突胶质细胞相关

少突胶质细胞瘤是常见的恶性脑瘤之一,美国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发现了两个与少突胶质细胞瘤相关的基因变异,这一成果或许有助于开发治疗这种肿瘤的新方法。 医学界多年来一直在寻找少突胶质细胞瘤的主要致病基因变异,尽管已有研究确定了相关变异发生在人类1号和19号染色体,但未能锁定元凶。在新研究中,杜克大学医学中心和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人员在这一问题上取得了进展。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