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发现肥胖与血流减少有关

  除了新冠肺炎以外,还有一种在在球范围内已达到流行程度的疾病就是肥胖症。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目前有超过10亿成年人超重,至少3亿人临床肥胖。肥胖是全球慢性病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影响个体生活质量,同时增加免疫系统的压力。此外,肥胖已被证明会增加一些与年龄有关疾病的风险,包括心血管疾病、脑萎缩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如痴呆症或阿尔茨海默氏症等

2021-05-11

研究通过影像分析实现定量计算个体发展、老化差异

生命发展过程是遗传基因与各类环境相互融合发展的结果。在人的发育、发展、衰退过程中,人脑始终伴随着脑结构修剪及功能持续重组。且不说不同家庭背景或不同教育背景的人之间的比较,即使同样高学历的人群,其老化过程的个体差异也极其明显,包括运动、情绪、记忆等各种能力(图1)。例如,同样是70岁的群体,有的人还能够清晰地推导数学公式,有的人的逻辑、记忆等可能已经衰退了一大

2021-04-13

上海冬雷科医院成立帕金森一站式诊疗中心,助力帕金森“早筛、早诊、早治”

  为推进长三角地区帕金森病的研究与诊治,使帕金森患者能得到一站式及时诊疗,4月9日由上海市青浦区卫健委主办、上海冬雷脑科医院承办的“长三角帕金森学术研讨会暨帕金森中心成立仪式”在上海冬雷脑科医院举行。应邀参加会议的有上海瑞金、东方、九院、市一、中山医院等知名三甲医院的有关专家学者,以及来自上海青浦、长三角地区有关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每年

2021-04-12

Commun Bio:深度刺激有助于治疗疾病

尽管深脑刺激(DBS)在治疗运动障碍(如帕金森病)方面具有显著的实用性,但研究人员至今仍不清楚为何大脑仅对特定频率的刺激产生反应。在最近一项研究中,休斯敦大学的研究者们正在《Communications Biology》杂志上发表文章,表明以较高频率(> 100Hz)对大脑进行电刺激会产生共振波,可以成功地重新校准功能异常的电路,从而改善运动症状。

2021-03-26

Nature重磅:首例癌患者接种突变蛋白疫苗显示安全、有效

手术切除是临床上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而残留的微小肿瘤组织或循环肿瘤细胞会导致肿瘤复发或转移,也是肿瘤治疗面临的重大挑战。肿瘤疫苗可以通过激活持续的抗肿瘤免疫保护效应,抑制肿瘤复发和转移,在肿瘤术后治疗方面有巨大潜力。来自海德堡和曼海姆的医生和癌症研究人员首次开展了一项临床试验,测试一种针对恶性脑肿瘤的突变特异性疫苗。该研究发布在《自然》杂志上,研究结果表

2021-03-26

Nat Commun: 新研究有助于治疗

此前研究表明,胆固醇与心脏健康之间具有重要的联系,但它同时也调控了脑癌的生长和扩散。近日, VCU梅西癌症中心研究人员Suyun Huang博士最近发现胆固醇在脑癌细胞中的失调现象,表明调控胆固醇的相关基因可能成为未来药物的靶标。

2021-03-24

研究发现无创性刺激能提升老年人认知及躯体健康水平

   记忆能力,尤其是记住最近发生事件具体细节的情节记忆能力会随着年龄增长快速下降。老化还会带来更大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心血管疾病又是痴呆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无创性脑刺激(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NIBS)包括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与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已被用于一些疾病的治疗

2021-03-26

研究人员开发出智能自组装小分子探针用于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

目前,纳米医药面临临床转化困难的挑战。传统纳米材料虽具有高渗透长滞留效应(EPR效应)、长血浆半衰期、缓控释和智能响应等小分子药物难以比拟的优势,但受制于化学结构不确定、配方复杂、代谢相对困难、生产质控成本高和毒理、药代难以定量测定等缺点,极少能够实现临床转化。因此,设计出同时具备明确化学结构、EPR效应、长血浆半衰期和智能响应等特点的新型药物显得尤为重要。

2021-03-21

研究人员发展出相变蛋白质的共价键标记和成像方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蛋白质折叠化学生物学创新特区研究组研究员刘宇团队和生物分子高效分离与表征研究组研究员张丽华团队合作,通过发展新型仿生荧光共价键探针和质谱表征方法,发现蛋白质聚集态界面具有化学反应活性,可用于相变蛋白质的标记与成像。蛋白质在人体内的相变过程会诱发多种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症、阿尔兹海默症、渐冻人症和老年性心衰等。针对上述疾病,刘

2021-03-16

科研人员研发出基于光遗传工程化细胞的类生命视觉感知成像器件

近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类生命机器人研发团队联合清华大学、香港大学,在基于生命-机电系统深度融合的类生命机器人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研发出一种以光遗传工程化细胞为生物光敏感元件、以单层石墨烯为生物电子界面的类生命光电晶体管,并将其作为核心光电传感单元构建了类生命视觉感知成像系统,为研发具有高性能和良好生物兼容性的新型视觉假体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相关研

202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