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脊椎学报:恐龙会游泳?
化石点 戏水的恐龙 10月31日上午消息,中国与美国古生物学者29日宣布在河北省赤城县土城子组地层发现了有趣的兽脚类恐龙游泳化石证据,这是中国首次发现该类足迹。化石的研究者,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生物科学系的邢立达博士研究生,美国犹他州迪克西州立学院的杰瑞德D。哈里斯教授,波兰地质研究所的杰勒德D. 杰尔林斯基在本月出版的《古脊椎动物学报》撰文描述了这批珍贵的标本。
Radiat Res:变形杆菌或成辐射暴露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近日,威斯康星医学院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一种新型生物标志物可以用来确认人可能暴露于有害辐射的环境下,以便用来鉴别和治疗危及生命的辐射损伤。 该研究结果发表在5月1日的Radiation Research杂志上。威斯康星医学院的药理学和毒理学J ohn E. Baker博士是该研究论文的主要作者。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古脊椎所研究发表泰国古猿化石地点的犀牛新种
在泰国那空叻差是玛省的塔昌地区,此前在几个采砂坑中发现过哺乳动物化石。该地区位于曼谷东北220公里的呵叻高原上,砂坑分布于孟河岸边,其沉积物由未固结的泥岩、砂岩和砾岩组成。化石主要由采砂坑的工作人员收集,并提供给那空叻差是玛皇家大学等机构,也有由古生物学家进行科学发掘取得的材料。在这些化石中,2004年报道了人科的呵叻古猿,使塔昌化石地点引起广泛关注,但化石层位的年代很难精确判断。
Epigenetics:罗琛教授揭示脊椎动物DNA表观遗传修饰
基因组DNA甲基化印迹的进化起源和功能是表观遗传、发育及进化生物学中经历了长期研究但一直没搞清楚的重大基础科学问题。近日浙江大学罗琛教授实验室通过对两性生殖的二倍体金鱼,斑马鱼和单性生殖的多倍体金鱼ntl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态,以及对表达核胚胎发育影响的研究,揭示了动物中基因组印迹起源于最低等的脊椎动物,通过抑制单性生殖而调控脊椎动物基因组加倍-二倍化进化过程...
BBRC:基因疗法或可延长脊椎肌肉萎缩患者寿命
近日,来自密苏里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将一个缺失的基因引入中央神经系统可以帮助延长脊椎肌肉萎缩(SMA)患者的寿命,SMA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6000个孩童中就有一个患此病症,目前并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研究者通过对小鼠进行实验研究,通过两种方法将一个缺失的基因引入至SMA幼鼠的神经系统中,两种方法为静脉植入和直接引入至中央神经系统。最终研究者发现引入缺失的基因后,小鼠可以延长其寿命。
Cell Research:泛素连接酶Fbxl14在脊椎动物轴发育中扮演重要角色
3月13日Cell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李逸平研究组关于“泛素连接酶Fbxl14在脊椎动物轴发育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研究成果。 泛素连接酶作为一种翻译后效应器,对细胞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而泛素连接酶SCF(Skp1-Cullin-F-box protein)复合体重要组件的F-box蛋白主要作用是对靶蛋白的特异性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