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J Phys Chem Lett:揭示HIV等RNA病毒发生碱基翻转事件,有助开发新的病毒治疗方法

2020年7月26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在RNA病毒中发现了让抑制剂从病毒上脱离下来的新途径。这一发现可能有利于了解这些抑制剂是如何反应的,并有可能帮助开发新一代的药物来治疗高死亡率的病毒,如HIV-1、寨卡病毒、埃博拉病毒和导致COVID-19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

2020-07-26

促分子内不对称还原胺化构建手性1,4-二氮卓结构模块研究获进展

失眠是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在人群中发病率高。苏沃雷生是一类新型的催眠药,2014年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难以入睡或维持睡眠的首个食欲素受体拮抗剂。但苏沃雷生的关键结构单元手性1,4-二氮卓环的高效合成仍具挑战性。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朱敦明、吴洽庆带领的生物催化与绿色化工团队,继利用亚胺还原酶催化不对称还原α, β-不饱和亚胺合成吗啡烷关

2020-08-07

Nature:抑制木瓜样蛋白有望成为抗击新冠肺炎的新策略

2020年7月31日讯/生物谷BIOON/---在感染SARS-CoV-2的情况下,这种病毒必须克服人体的各种防御机制,包括人体的非特异性或者说先天性的免疫防御。在这个过程中,被感染的人体细胞会释放出称为1型干扰素的信使分子。这些分子会招募自然杀伤细胞来杀死被感染的细胞。SARS-CoV-2病毒之所以如此成功因而也非常危险的原因之一是它能抑制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2020-07-31

Science子刊:揭示3C样蛋白抑制剂可阻断MERS-CoV和SARS-CoV-2感染

2020年8月5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兽医学院的病毒学家Yunjeong Kim和Kyeong-Ok Chang发现了一种潜在的COVID-19治疗方法。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8月3日在线发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3C-like protease inh

2020-08-05

Cell:从结构上揭示新冠病毒复制/转录复合物中解旋酶-聚合偶联机制

2020年8月2日讯/生物谷BIOON/---冠状病毒属于套式病毒(Nidovirales)目,是一类正链RNA(+RNA)病毒。这些病毒是几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的罪魁祸首。致命的事件包括2003年由SARS-CoV引起的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大流行和由MERS-CoV引起的中东呼吸道综合征(MERS)疫情。作为一种β冠状病毒,SARS-CoV-2已被

2020-08-02

揭示核仁RNA聚合II促进核糖体合成

2020年7月22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名为RNA聚合酶(Pol)II的酶促进核糖体构成单元(building block)的产生,其中核糖体是根据遗传密码制造细胞内所有蛋白的分子机器。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7月15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Nucleolar RNA pol

2020-07-22

新型同类最佳钙调神经磷酸抑制剂voclosporin获美国FDA优先审查!

voclosporin有潜力成为FDA批准的第一个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药物。

2020-07-22

Nat Commun:精胺合成与MYC狼狈为奸!协同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生存!

2020年7月19日讯 /生物谷BIOON /——肯塔基大学研究人员的一项新研究确认了精胺合酶(spermine synthase,SMS)的一种新功能,它可以促进结直肠癌的生长。SMS是一种从亚精胺中产生精胺的酶,它已被证明对细胞生长很重要。然而,亚精胺的过度积累会对细胞活力产生有害的影响。科学家们对于肿瘤细胞如何维持相对高水平但低于毒性阈值以促进肿瘤生长的

2020-07-19

研究揭示人类细胞内介导错误折叠膜蛋白降解的“再泛素化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张在荣课题组研究发现,错误折叠的膜蛋白被泛素化并从内质网膜转运到细胞质中后,会经历“再泛素化”过程,进而能有效地被蛋白酶体识别并降解。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分子细胞》杂志。错误折叠的蛋白质聚积在细胞内会对细胞产生损伤,引起细胞功能紊乱并导致疾病发生,例如神经退行性疾病。为了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真核

2020-07-14

基于单分子纳米胶囊技术的生物传感器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态环境评价与分析研究组研究员卢宪波、陈吉平团队研发的基于酶单分子纳米胶囊(SMENs)技术的生物传感器取得新进展,酶传感器的热稳定性、有机溶剂耐受性、酸碱耐受性、存储稳定性等核心性能实现质的提高,率先将SMENs技术应用于分析和生物传感领域。酶生物传感器具有简单、快速、廉价、便携、微型化等优势,在医疗诊断、食品、环境等领域

20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