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效C型利钠肽前体药物TransCon CNP获美国FDA授予孤儿药资格
2019年03月15日讯 /生物谷BIOON/ --Ascendis制药公司近日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授予实验性药物TransCon CNP治疗软骨发育不全儿童的孤儿药资格(ODD)。TransCon CTN是一种长效C型利钠肽(CNP)前药(prodrug),每周一次皮下注射,通过提供持续的、安全的、治疗水平的CNP暴露,解决软骨发育不全的各个方面问题。软骨发育不全是最常见的侏儒
Tuberculosis:来自真菌的特殊肽类有望治疗结核病
2019年3月7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Tuberculosi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隆德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一种分离自腐生子囊菌(Pseudoplectania nigrella)的特殊肽类有望作为新型抗生素来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的生长。图片来源:CC0 Public Domain结核病患者必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接受多种抗生素治疗,而在科学家们寻找治疗结核病新型
百特即用型柔性容器预混eptifibatide(依替巴肽)获美国FDA批准
2019年03月12日/生物谷BIOON/--百特国际(Baxter International)近日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批准即用型eptifibatide(依替巴肽),这是首个也是唯一一个以柔性容器呈现的预混依替巴肽产品。依替巴肽是百特广泛的即用型药物中的最新产品,旨在帮助提高患者安全性和支持药房效率,百特已将该产品立即推向美国市场。百特制药公司总裁Robert Felicel
降糖+降体重 索马鲁肽联合SGLT-2抑制剂临床3b期研究结果积极
3月4日,丹麦制药企业诺和诺德(Novo Nordisk)宣布,临床3b期研究SUSTAIN 9的安全有效性数据已经刊登在《柳叶刀糖尿病&内分泌(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这项为期30周的试验的目的是评估1.0mgOzempic(索马鲁肽)联用SGLT-2抑制剂的疗效和安全性。SUSTAIN 9研究是一项随机
诺和诺德降糖药Ozempic(索马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III期临床疗效强劲
2019年3月5日讯 /生物谷BIOON/ --糖尿病巨头诺和诺德(Novo Nordisk)近日宣,来自评估Ozempic(semaglutide,索马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IIIb期临床研究SUSTAIN 9的数据已发表于《柳叶刀糖尿病和内分泌学》。该研究是一项双盲、随机、平行组研究,在6个国家30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开展,这些患者接受一种SGLT2抑制剂作为单药或联合二甲双胍(71.5%)或联
CRISPR J:将Cas9与染色质调节肽进行融合,可提高CRISPR-Cas9编辑效率
2019年2月24日讯/生物谷BIOON/---通过Cas9核酸酶靶向感兴趣位点的CRISPR基因组编辑工具在效率上差异很大。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MilliporeSigma公司的研究人员报道一种新的称为CRISPR-chrom的染色质调节肽(chromatin-modulating peptide, CMP)融合策略可将CRISPR-Cas9的基因组编辑活性提高数倍。CRISPR-chrom是
PNAS:机体免疫系统如何有效识别病毒肽并对其进行攻击?
2019年2月13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和澳洲莫纳斯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解开了长期以来困扰研究者的一个问题,即机体免疫系统如何有效识别来自病毒的蛋白并抵御病毒入侵机体,相关研究或为后期开发新型疫苗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思路。图片来源:Ja
Nature Methods丨李贵登博士等开发出基于胞啃作用的T细胞受体抗原靶点筛选新方法
2018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癌症免疫疗法的两位突出贡献者James P. Allison和Tasuku Honjo。近年来随着癌症免疫疗法的兴起,有些癌症已经不再是不治之症,而业界更是普遍看好免疫疗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发展前景。基于能够特异识别并杀伤肿瘤的T细胞的免疫疗法预示着个性化医疗新时代的到来,为癌症患者的治疗带来希望。现有研究结果证实,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可以消灭癌细胞,
研究揭示蛋白质SUMO化修饰精细调控植物次生细胞壁增厚新机制
1月18日,PLOS Genetics 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李来庚研究组题目为SUMO modification of LBD30 by SIZ1 regulates secondary cell wall formation in Arabidopsis thaliana 的研究论文,揭示了蛋白质SUMO(small ubiquitin
探究分泌和摄取用于细胞间通讯的外泌体和其他胞外囊泡
2019年1月23日/生物谷BIOON/---尽管人们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首次描述了在哺乳动物组织或液体中,有囊泡在细胞周围存在,但是直到2011年才提出通用术语“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 EV)”来定义所有的由脂质双层包围的胞外结构,如图1所示。在1980年代,人们描述了EV可以通过质膜向外出芽或通过细胞内内吞运输途径形成,其中这种途径涉及多泡晚期内吞区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