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类胚胎进行基因组编辑引发广泛的伦理讨论
2018年1月31日/生物谷BIOON/---多年来,科学家们利用一种强大的被称作CRISPR的基因组编辑工具在人类胚胎上开展实验,以便观察他们是否能够校正基因突变或降低疾病风险。2017年9月,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Kathy Niakan和同事们报道了他们在人类胚胎上使用了这种工具,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人体发育[1]。利用CRISPR对人类胚胎进行修饰引发了一场关于人类基因技术伦理的健康争
Circulation Research:研究揭示人胚胎干细胞衍生的心血管前体细胞移植非人灵长类心梗模型后对心脏的保护作用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杨黄恬研究组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教授王建安、胡新央团队的研究成果,以Lack of Remuscularization Following Transplantation of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Derived Cardiovascular Progenitor Cells in Infarcted Nonhu
Nature:揭示在胚胎中,造血干细胞为何不产生淋巴细胞?
2018年1月23日/生物谷BIOON/---造血干细胞(HSC)一直被认为是所有血细胞的祖先。在我们出生后,这些多能性干细胞产生了我们的所有血细胞谱系:淋巴系细胞(lymphoid cell)、髓系细胞(myeloid)和红系细胞(erythroid cell)。血液学家们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追踪HSC在胚胎中的出现,以便希望在实验室中重建这个过程,从而提供一种治疗性血细胞来源。造血干细胞,图片来
Nucleic Acids Research:研究发现线粒体翻译质量控制对于胚胎发育的重要性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王恩多研究组,与芬兰科学家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以Editing activity for eliminating mischarged tRNAs is essential in mammalian mitochondria为题,发表在《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上。哺乳动物细胞含有两个相对独立的翻译系统:
微生物学重大创新技术:混合培养
TM:微生物混合培养前景可期(综述)Trends in Microbiology[IF:11.020]① 自微生物学建立以来一直受到单纯培养的限制,而混合培养模式的出现为了解微生物开辟了另一条途径,也对微生物生态、共生、病理等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② 而从纯培养到混合培养的转变主要依赖于三项技术的进步:微流体技术,下一代3D生物打印,单细胞代谢组学;③ 这些技术的进步有望在未来实现涉及三种及以上微生
3D细胞培养系统,你选对了吗?
你知道吗?细胞在平面上生长是人为且不自然的,因为这与细胞能够以最佳状态进行旺盛生长的体内环境并不相同。所以,传统的2D单层细胞培养物很难恰当地反映出细胞的体内生长环境,进而可能造成细胞结构和组织功能的缺失……
如何在斑马鱼完整胚胎样本中使用RNAscope®技术进行研究
ISO13485:2016认证的培养基制造企业
近日,上海倍谙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顺利通过欧盟BSI. ISO13485:2016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正式收到BSI颁发的证书,成为国内首家获此认证的培养基制造企业。此次欧盟ISO13485:2016认证范围包含了培养基设计开发、制造与分销。此次成功获得BSI. ISO13485:2016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倍谙基定位于达到国际质量管理水平理念的结果,不仅是对公司现有的管理体系一种肯定,而且是倍谙基生
干细胞平台有助深入认识人类胚胎早期发育
人胚胎干细胞形成自我组装的空间结构。图片来自Nature Methods, doi:10.1038/nmeth.3016。2017年10月29日/生物谷BIOON/---来自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平台而能够在实验室中研究人体发育的早期阶段,从而揭示出在此之前仅在子宫中发生的关键生物学过程[1]。这项技术被认为是加拿大的首创,它能够让人胚胎干细胞自我组装成一种具有胚胎样特征的结构,
FASEB J:利用人胚胎干细胞开发出人工程心脏组织
图片来自FASEB Journal, doi:10.1096/fj.13-228007。2017年10月27日/生物谷BIOON/---科学家们有可能开发出人心脏的组织模型。其他器官的组织模型都已存在,但是对于人心脏而言,这一直很难实现。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人胚胎干细胞培养出的工程心脏组织具有显著类似于人心肌的肌肉。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FASEB Journa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