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胜教授团队新发现:只要激活一个基因就能诱导出干细胞
将普通细胞诱导为干细胞的技术,至今已有了十多年的历史。问世之后,干细胞诱导技术无论在基础研究,还是在临床应用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今日,Gladstone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同时也是清华大学药学院首任院长的丁胜教授团队开发出了一种创新的干细胞诱导技术。利用目前火热的CRISPR技术,研究团队能“激活”细胞里的特定基因,让细胞摇身一变,成为干细胞。这项重量级研究也刊登在了《细胞》子刊
二甲双胍不久将用来治疗恶性肿瘤!
【二甲双胍有一天将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研究人员利用患者的肿瘤移植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认为二甲双胍这种常见的糖尿病药物,可能有助于抗击人类的结直肠癌。在临床前研究中已经证明二甲双胍作为肿瘤抑制剂的潜力,以防止乳腺癌,结肠癌,肺癌和前列腺癌的生长。然而,在这些研究中使用的实验模型不能准确地再现疾病的自然表现,并需要有毒的二甲双胍水平来证明有益的效果。来自新加坡生物工程与纳米技术研究所(IBN),生物资源中
台湾大学最新研究确定二甲双胍的又一大神奇作用!
【二甲双胍改善PCOS患者月经周期】根据发表在《临床内分泌与代谢杂志》上的研究结果,服用二甲双胍治疗24个月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妇女,月经周期更有规律,而且大多数曲线与体重无关。台大医学院研究人员对119名体重正常或超重的多囊卵巢综合征妇女进行了数据评估,以确定使用二甲双胍24个月对月经和人体测量变化的影响,以及对荷尔蒙和代谢参数的影响。在参与者中体重正常的中位年龄为24.5岁,共计72位, 超重参
最新研究发现,双治疗优于二甲双胍,更适合低收入2型糖尿病患者
【2型糖尿病低收入患者的双重治疗】根据《初级保健和社区保健》最近发表的研究报告,双治疗优于二甲双胍单药治疗或过渡疗法,对于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的低收入个体可能是首选的。贝勒医学院助理教授表示:“低收入环境下的糖尿病控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通常是压倒性的。由于重大的护理障碍,选择最佳的初始疗法对这些设置有严重的影响,关于在糖尿病中启动单药治疗或双重疗法的建议是可变的。明确的初始策略在获得护理和经济负担的
糖尿病新药问世,ertugliflzin控制血糖胜过二甲双胍!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ertugliflzin治疗2型糖尿病】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了含有三种SGLT2抑制剂的新药ertugliflzin上市,用于改善2型糖尿病成年人的血糖控制,今天,FDA药物评估和研究中心发布了最终决定。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周三批准了口服麦角菌素(Steglatrotm)和固定剂量的联合药(ertugliflzin和sitagliptin)共同治疗2型糖尿病。
金城医药注射用头孢西丁钠适应症扩展获批
12月20日,山东金城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金城医药”)发布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广东金城金素制药有限公司(金城金素)于近日收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签发的《药品补充申请批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有关规定,经CFDA审批,金城金素申请的注射用头孢西丁钠符合药品注册的有关要求,批准说明书修订的补充申请。在原适应症的基础上,注射用头孢西丁钠参照美国 FDA 橙皮书原研
二甲双胍跻身美国第二大“特效药”,除治疗糖尿病,好处比比皆是
【除了治疗糖尿病,二甲双胍被证明是一种“神奇的药物”】在过去的20年中,二甲双胍已成为2型糖尿病治疗的中流砥柱,目前已成为美国和世界范围内治疗该疾病的首选药物。二甲双胍自1995起在美国上市,是一种对临床医生和病人都有吸引力的治疗方法。研究发现,这种药物是安全有效的,一个月的非专利药品供应价格为4美元左右,这种选择是可以负担得起的。一系列的研究显示,二甲双胍除了治疗糖尿病之外,还具有其他的作用。二
现代制药非那雄胺片处方变更获CFDA批准
19日,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现代制药”)发布公告,公司收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核准签发的非那雄胺片《药品补充申请批件》。审批结论显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有关规定,经审查,非那雄胺片符合药品注册的有关要求,批准补充申请事项:1、处方变更。2、修订注册标准。注册标准照所附执行,有效期24个月,贮藏条件为“避光、密封保存”。其他按原批准内容执行。药物名称:非那
Optune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十年生存结果公布
EF-14试验是十多年来,在不考虑患者特征的情况下用于证明新诊断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在统计上和临床上总生存期显着延长的第一个试验。NovoCure公司今日宣布,其Optune联合替莫唑胺(temozolomide)治疗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GBM)III期临床关键试验的最终分析结果已经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 最后的分析证明,与单独使用替莫唑胺的患者相比,接受Optune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患者
烤肉、药丸、致癌物以及三聚氰胺们究竟如何影响身体?统统由肠道微生物说了算!| 科学大发现
外国有一句古老的谚语“一个人吃的肉是另一个人的毒药”,这句话登上了6月份的《科学》杂志。难道《科学》也开始灌鸡汤了吗?不不不,这里的“肉”和“毒药”指的并不是个人喜恶,也不是由你的大脑决定的,而是肠道!是的,今天的主角就是我们熟悉的老朋友——肠道微生物。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总结了我们日常会吃的、接触的食物、药物和污染物进入体内遇到肠道微生物后,会发生怎样奇妙的化学反应[1]!由于每个人的肠道微生物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