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PNAS:科学家开发出肠炎模型微芯片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包括克罗恩氏病与溃疡性肠炎,都伴随着慢性的肠道炎症,粘膜层损伤等症状。这类疾病被认为与肠道微生物种群以及肠道周围的淋巴细胞有密切的联系。然而,目前的技术很难在

2016-01-11

Cell:揭示引发溃疡性结肠炎的关键蛋白

2015年12月9日 讯 /生物谷BIOON/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严重的肠道疾病,目前该病的发病原因研究者并不清楚,近日一项刊登于国际著名杂志Cell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关键的蛋白质

2015-12-09

阿斯利康胃肠道药物Entocort作价$3.8亿卖给百利高

此举是阿斯利康“外化”战略的一部分,旨在出售非核心资产,聚焦三大治疗领域(癌症、呼吸、糖尿病)。

2015-11-24

科学家开发出新型抗肠炎药物缓释技术

通过一种可以特异性与大肠中的发炎部位结合的水凝胶的新型技术能够实现抗炎症药物的靶向性缓释,实验证明,在小鼠肠炎模型中该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炎性反应的严重程度。

2015-10-09

多样化饮食方式或促进机体胃肠道的健康

近日,研究者Mark Heiman在芝加哥的一项报告会中指出,过去50年里饮食多样性的缺失或是引发人们出现肥胖、2型糖尿病、胃肠道疾病及其它疾病的主要诱因;饮食是调节胃肠道微生物组的主要调节子,人类肠道的微生物组中包含着数以万亿计的细菌,微生物往往会利用机体食物消化的残渣来产生新的信号分子来促进胃肠道的微生物群同机体的代谢系统和胃肠道代谢系统进行交流。

2015-07-17

刘思国:禽肠炎沙门氏菌菌蜕疫苗及其佐剂效应研究

7月9日,由生物谷和中国医药城联合主办的"2015(第三届)动物疫苗合作论坛"在上海波斯特大酒店隆重开幕。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刘思国教授参加了此次大会,并做了题为“禽肠炎沙门氏菌菌蜕疫苗及其佐剂效应

2015-07-13

房静远:胃肠癌发生与预防的相关信号通路与表观遗传修饰

在2014肿瘤转化医学研讨会上,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主任房静远教授介绍了胃肠癌发生与预防的相关信号通路与表观遗传修饰。 房教授是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主任、主要从事胃肠癌的临床研究工作。

2015-05-05

Cancer:胃肠道间质瘤病人或患其它癌症的风险较高

近日,来自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杂志Cancer上刊登了其最新研究成果,他们首次进行了一项基于人口的调查,将胃肠道间质瘤(GIST)同其它癌症的发病风险相互联系了起来,研究结果表明,在5.8名GIST患者中就有1人在疾病诊断前或者诊断后患其它恶性肿瘤。

2015-05-04

Gut:经常胃肠不适?小心克隆氏症

克隆氏症是一种家族性的慢性炎症胃肠疾病(IBD)。尽管这种疾病已经被证实可由遗传引起,科学家们最近发现,某种肠道细菌的存在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发表在Gut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报道,在老鼠,肠道中的细菌失衡,可以引起类似于克隆氏病的炎症,而且可以传染给其他的动物。根据这个知识,研究者们计划进一步发展现有的实践,将"健康的"细菌移植入病人的肠道,来建立一种克隆氏病的常规疗法。

2015-04-27

Immunity:IL-22调节回肠炎感染应中IL-18的产生

肠道球虫感染会引起回肠炎,在此过程中宿主会产生Th1型免疫反应,典型的细胞因子包括IL-12,IFN-γ,TNF-α等。IL-18是一类参与Th1免疫反应的调节型细胞因子。之前的研究认为IL-18mRNA以及proIL-18在骨髓细胞以及上

2015-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