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吴方团队与合作者发现三老药可抑制幽门螺旋杆菌耐药株感染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能引起胃癌的致病菌,全世界超过50%的人口受到过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目前,临床一线用药主要使用阿莫西林、甲硝唑、克拉霉素抗生素和质子泵抑制剂以及铋剂联用方法去抑制该菌生长和感染(俗称三联法或四联法)。近年来,幽门螺旋杆菌针对这些已知抗生素具有很强的耐药性,使得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成为临床实践的棘手问题。上海交大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吴方课

2021-10-15

Nat Commun:通过鼻子给送两种有望减缓帕金森病进展

研究人员在治疗帕金森病方面取得新的进展:两种不同的肽有助于减缓α-突触核蛋白(alpha-synuclein)的扩散,这种蛋白在大脑中称为路易体(Lewy body)的异常蛋白质沉积物中出现。

2021-09-23

多篇研究共同聚焦科学家们在器官研究领域取得的新成果!

类器官(Organoid)是科学家们应用体外三维培养技术建立的结构和功能上类似于机体器官的小型组织,其具有组织自我更新及可长期培养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能模拟体内器官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能够成为精准医疗、器官移植等研究领域的理想体外载体。本文中,小编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聚焦科学家们在类器官研究领域取得的新成果!【1】Cell Stem Cell:利用人诱导

2021-09-26

Nature子刊揭示激选择性识别和缓激肽受体激活的分子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蒋轶/徐华强团队联合王明伟团队,在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上以Molecular basis for kinin selectivity and activation of the human bradykinin receptors为题发表研究成

2021-09-15

Nature:两神经元的起源机制或能揭示大脑中所出现的特定细胞多样性

来自MIT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大脑皮层中的两种关键的细胞类型是如何从小鼠机体单一的祖细胞产生了,文章中,研究人员发现,特殊的遗传和分子因素或能促进两类中间神经元发育为不同身份的细胞,相关研究结果或为研究大脑中细胞多样性的出现提供了一种模型。

2021-09-26

研究揭示麦特异转座子重塑小麦环境适应的调控网络

 转座子(Transposable Element,TE)是基因组中可移动的DNA元件。小麦族物种的转座子呈现爆发性增长,基因组高达3-16 Gb,85%以上由TE组成,而与之亲缘关系密切的二穗短柄草基因组只有272 Mb。可以说小麦的基因是“散落”在TE的海洋中,那么这些TE群体仅仅是自我复制垃圾序列,还是会影响宿主的基因活性与适应性呢?中国科学

2021-09-16

类抗生素的生物合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刘文课题组对c型硫肽Sch40832核心二氢咪唑并哌啶结构的生物合成机制进行阐释,相关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上。硫肽类抗生素是由微生物产生的核糖体肽类天然产物,大多具备良好的抗革兰氏阳性菌活性,在针对细菌耐药性研究方面得到越来越多关注。硫肽类抗生素在结构上均包含唑杂环、脱水氨基

2021-09-04

20多年来首个新一抗真菌药!Brexafemme在美国上市: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仅需服药1天!

Brexafemme是治疗VVC的第一个口服非唑类药物,在大中华区由翰森制药开发。

2021-09-23

欧盟批准C型利钠类似物Voxzogo(伏索利):可解决疾病根本病因!

Voxzogo(vosoritide,伏索利肽)可治疗疾病的根本病因,代表着一个重大医学突破。

2021-08-29

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s:困难群物种鉴定的应用研究取得进展

 物种的快速、准确鉴定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挑战之一。近年来,DNA条形码技术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问题。基于2-3个质体片段和核糖体ITS序列的植物标准条形码(一代条形码)在植物物种鉴定和隐存种的发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然而,一代条形码在不同类群中分辨率差异较大,在较多木本植物类群中鉴定率不高。基因组浅层测序技术可以

2021-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