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产物抑菌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陕西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龚国利教授团队在中科院一区Top期刊《Food Chemistry》(SCI影响因子6.306)在线发表了题为《evaluation of the membrane damage mechanism of protocatechualdehyde againstYersinia enterocoliticaand simu
香港研资局批4亿港元资助八个研究项目 两个涉及新冠肺炎
香港研究资助局(研资局)13日公布2021/2022年度主题研究计划的拨款结果,8份优秀研究建议书获批资助超过4亿元(港币,下同),当中2个项目与新冠肺炎有关。据悉,8份优秀研究建议书获批资助合共4.15亿元,其中3.67亿元由研资局提供,4800万元则由有关大学以配对方式提供。拨款文件可见,8个研究项目中,2个与新冠肺炎有关,分别为“新冠病毒的病毒学、免疫
24价肺炎疫苗!美国FDA授予创新疫苗产品ASP3772突破性疗法认定:针对全部血清型均能产生免疫应答!
ASP3772包含了24种肺炎球菌多糖+2种保守肺炎球菌蛋白质,可同时提供B细胞+T细胞应答。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研究揭示水稻组蛋白甲基化调控根系核心菌群
根系微生物组与植物的养分吸收、抗病抗逆等生长发育过程密切相关,其在植物根系的定殖和组装受环境和植物遗传途径等因素的影响。表观遗传调控是调节染色体行为和基因表达的重要机制,探究表观遗传途径与植物根系微生物的关系能够更系统地揭示植物生长发育过程。表观遗传调控与宿主微生物组的关系已在动物模型中得到研究,但在植物中相关研究较少。中国科学院遗传
两名虚弱的患者,粪便移植治疗其他疾病时,还迅速治愈了新冠肺炎
众所周知,被称为人类“第二大脑”的肠道微生物组(菌群)与各种人类疾病如如癌症、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肥胖症和高血压,以及老年痴呆症和精神类疾病等密切相关。因为肠道菌群直接影响肠道中引发疾病的促炎反应和对抗疾病的抗炎反应间的平衡。健康的肠道生态系统一定是平衡且互惠互利的状态;反之,则会表现出各种健康问题。如今已经非常成熟的粪便移植(F
BMC Cancer:常规的骨髓抑制性化疗手段或会破坏癌症患者机体肠道菌群的功能
2021年7月10日 讯 /生物谷BIOON/ --肠道菌群影响着宿主生理学的多个方面,包括免疫调节等,同时还对癌症患者的预后结果有着一定的预测作用;然而,传统的骨髓抑制性化疗是否会影响非血液恶性肿瘤患者机体的肠道菌群(与抗生素暴露无关),研究人员却并不清楚。近日,一篇刊登在国际杂志BMC Cancer上题为“Conventional myelosuppre
Nature子刊:酵母菌“变身”工程益生菌,可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复杂的胃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常表现为腹痛、腹泻、血便、体重减轻等,目前还很难根治,大多数可用的IBD疗法会抑制全身的免疫系统,增加患者感染和患某些类型癌症的风险,因此对于IBD的治疗仍需不断探索。共生微生物群是目前医学研究的热点话题,在正常情况下,由微生物细胞和它们所包含的基因
Nature:科学家在小鼠机体中识别出肠道菌群和社交行为之间的神经关联
2021年7月4日 讯 /生物谷BIOON/ --动物之间的社会互动介导着基本的行为,包括交配、养育和防御。而肠道微生物群有助于促进小鼠的社会活动,但调节这种复杂行为的肠道-大脑关联及其背后潜在的神经基础,研究人员并不清楚。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上题为“Microbiota regulate social behaviour via stres
Science:中美科学家揭示耶尔森菌感染诱导宿主细胞焦亡机制
2021年6月29日讯/生物谷BIOON/---致病菌采用了多种策略来破坏宿主的先天免疫信号以促进其感染。以前的研究显示,耶尔森菌效应蛋白YopJ靶向并抑制TAK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activated kinase 1, 转化生长因子-β活化激酶1)以阻止促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为了反击,宿主细胞通过启动RIPK1(r
Immunity揭示神药二甲双胍在新冠肺炎中的作用机制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由呼吸道病毒和细菌甚至是物理创伤引发的严重肺部炎症反应,是一种高死亡率的炎症性疾病,在严重的新冠肺炎中很常见。ARDS的发病依赖于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它们通过分泌白细胞介素(IL)-1b、IL-18、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来传播不受控制的炎症和组织损伤。而二甲双胍,相信大家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