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寄生虫驱使人类基因发生变异

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关于基因变异的研究,近日将其相关论文发表在《科学公共图书馆·生物》(PLoS Genetics)上,引起了Nature等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通过研究人群中基因变异频率与环境因素的关系,该研究发现病原体,尤其是寄生虫在人类基因变异中的作用最为重要,同时也发现,这些变异或许使得人类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更加易感。

2012-11-19

Methods:颠覆寄生虫的入侵机制

研究人员利用新技术依次敲除了相关基因,发现目前公认的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感染机制并不正确,文章发表在最近一期的Nature Methods杂志上。研究人员指出这一发现也同样适用于同一家族中的其他寄生虫(包括疟疾),且目前依据旧机制开发出的治疗药物可能并不成功。 弓形虫是一种主要感染猫的寄生虫,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温血动物也会被感染。

2013-01-02

J Virol:石正丽等食蝙蝠肠道中发现多种新型病毒

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采用宏基因组学方法,对我国蝙蝠肠道病毒首次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表在《病毒学杂志》(Journal of Virology)上(2012, 86(8):4620. DOI: 10.1128/JVI.06671-11)。 蝙蝠是哺乳动物中仅次于啮齿目动物的第二大类群,也是已知的唯一具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

2012-11-18

Nature Communications:疟疾寄生虫喜欢年轻的血细胞

人类更多地接触猕猴疟原虫“诺氏疟原虫”,可能会导致其入侵较老血细胞的能力增强。由于这些寄生虫目前喜欢较年轻的血细胞,所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这项研究表明,“诺氏疟原虫”在人体中的毒性及其传播能力今后可能会增强。 Caeul Lim及其同事报告说,“诺氏疟原虫”在人血中生长状况差是由于它喜欢入侵一个年轻亚类的细胞。

2013-06-27

:用寄生虫作载体为牛打疫苗

一提起寄生虫,人们通常会联想到它们引发的各种疾病,其实寄生虫有时也有巧用途。英国研究人员最近就利用一种在牛体内生活的寄生虫为载体,给牛接种了能预防相关疾病的疫苗。 英国爱丁堡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网络期刊《科学公共图书馆—病原学》中报告说,这种可用作疫苗载体的寄生虫名为“泰氏锥虫”。它是一种无害寄生虫,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基因改造,使它携带具有疫苗效果的物质并能够在牛体内释放。

2012-11-18

PLoS Pathog:揭秘血清素促进寄生虫运动的机制 为开发寄生虫靶向疗法提供思路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PLoS Pathogens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麦基尔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控制寄生虫运动的新型分子路径,由于协调运动对于寄生虫的生活周期非常关键,因此该分子路径的蛋白或许可以帮助研究者开发出新型的靶点药物。

2014-01-22

PRSB:构建寄生虫共感染网络 为开发协同抗感染疗法提供思路

近日来自爱丁堡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策略来帮助理解患者患多种感染的窘境,为揭示多种寄生虫感染人类机体的机制提供了一定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上。

2014-03-15

Nature:团队揭示昏睡病寄生虫破坏免疫系统的三大步骤

2013年8月23日讯 /生物谷BIOON/--近日,一队由来自欧洲各地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发现昏睡病寄生虫克服了人类免疫系统的机制。 他们的论文发表在Nature杂志上,描述了这种寄生虫“打败”免疫系统反应的三个步骤过程。 他们还报告说,他们已经开发出一种突变型蛋白能扰乱上述过程,使免疫系统摧毁入侵者。 昏睡病是由寄生虫引起的,仅在2012年,就有7197个新病例报告。

2013-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