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科学家发现每天产生100亿肠细胞的干细胞巢
2018年6月12日讯 /生物谷BIOON /——来自苏黎世大学(UZH)的研究人员已经找到了结肠中的干细胞巢结构。这个结构由特殊的细胞组成,可以激活邻近小肠上皮的干细胞,同时负责维持干细胞的持续更新。如果没有这个激活信号,上皮会被破坏,但是如果持续激活,就会产生早期肿瘤,这项发现有助于提高我们对肠癌和炎症的认识。图片来源:Bahar Degirmenci人类的小肠通常会自己更新。仅仅是结肠——消
Cell Rep: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有望治疗炎性肠病和结肠癌的新型疗法
2018年6月4日 讯 /生物谷BIOON/ --如今,科学家们在治疗肠道炎性疾病上面临很多挑战,基因、肠道微生物和免疫系统功能紊乱都有一定影响;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Report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魏兹曼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对小鼠进行研究发现了一种能够诱发机体天然防御机制的新方法,这或许就能有效减缓肠道炎症表现。图片来源: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研
唐都医院开展3D打印胸壁重建手术
3D打印聚醚醚酮(PEEK)这种高分子材料,已经开始植入人体了,你觉得惊讶吗?而且,还是充当好几根肋骨,用来保护人体内脏。近日,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胸腔外科决定采用3D打印技术对患者进行胸壁重建手术。手术组再次将一副技术制作的PEEK材料胸骨顺利植入一位胸骨肿瘤患者体内,PEEK材料是非常理想的非金属植入物替代材料,国内仅西安交通大学等少数几家单位掌握了PEEK材料的3D打印技术。
Nature:解析出保守性的细菌细胞壁构建蛋白RodA的结构
2018年3月29日/生物谷BIOON/---包围着细菌的细胞壁阻止它们遭受外部袭击,也因此它长期以来一直是药物治疗的诱人靶标。 确实,现代医学中的一些最可靠的抗生素消除有害细菌杀伤力的机制就是破坏构建这种保护性的细胞壁的蛋白。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仅了解一种制造细胞壁的蛋白家族:青霉素结合蛋白家族。直到2016年时,来自美国哈佛医学院的一个研究小组已发现一个之前未曾料想到的调节细胞分裂和细胞形状的蛋
冉志华教授:揭开肠道菌群在炎症性肠病中的面纱
上海2018年3月31日讯 /生物谷BIOON/ --3月31日,由生物谷主办的2018(第四届)肠道微生态与健康国际研讨会隆重召开。在分会场3“肠道微生物与消化系统疾病”中,冉志华教授为我们介绍了外肠道菌群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以及他们团队卓越的研究。冉教授是上海交大医学院教授、仁济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任上海市炎症性肠病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副所长、卫生部内科消化重点实验室
Science:肠道细菌迁移到肠外组织竟可导致自身免疫疾病
2018年3月12日/生物谷BIOON/---根据来自美国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展的一项新研究,在小鼠和人类的小肠中发现的细菌能够迁移到其他的器官并且触发自身免疫反应。这些研究人员说,他们还发现这种自身免疫反应能够利用抗生素或靶向这些细菌的疫苗加以抑制。这些发现提示着治疗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自身免疫性肝病在内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有前景的新方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8年3月9日的Science期
肠易激综合症新药BEKINDA2期临床达终点
生物医药公司RedHill近日公布了其用于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IBS-D)的BEKINDA(RHB-102)的2期临床试验顶线最终结果。肠易激综合症(IBS)是最常见的胃肠疾病之一,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为一种与胃肠功能改变有关,以慢性或复发性腹痛、腹泻、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为主要症状而又缺乏胃肠道结构或生化异常的综合征,常与胃肠
29位世界级大佬终达一致:新的“肠型”方案
小编推荐:您不可错过的2018(第四届)肠道微生态与健康国际研讨会Nature子刊:利用“肠型”对肠道菌群进行分类Nature Microbiology[IF:N/A]① 2011年,MetaHIT团队提出“肠型”概念,将肠道菌群分为B、P和F三类;② 这有潜在研究和临床价值,但争议不小,不同人根据不同试验、算法和
中国科学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研究水稻次生壁形成调控机理
次生壁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天然次生壁常被生产成多种纤维制品,服务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可以作为造纸业和生物能源的原料,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次生壁是植物生长的物质基础,影响生命活动的众多生理过程。例如,水稻中次生壁合成水平与质量直接关系到株高、抗倒伏性等重要的农艺性状,因而其合成受到严格调控。研究发现,大量NAC、MYB等类型的转录因子构成复杂的网络,以应答植物体内外各种信号、精准调控次生壁生物
探测器|肠菌扰大脑,大便可入药,微生物酿千亿产值
人体内有两个基因组,一个是人基因组,编码大约2.5万个基因;另一个则是出生以后才进入人体、特别是肠道内的多达1000多种的共生微生物,其遗传信息的总和叫“微生物组”,也可称为“宏基因组”或“元基因组”,它们所编码的基因有100万个以上。两个基因组相互协调、和谐一致,保证了人体的健康。人类基因组计划在2003年完成以后,许多科学家已经认识到解密人类基因组基因并不能完全掌握人类疾病与健康的关键问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