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Med:抑制NPC1L1表达或可预防丙肝病毒感染
最新一期的Nature Medicine上发表了日本广岛大学和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研究人员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最新发现,人体中的NPC1L1蛋白在丙肝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遏制这种蛋白质的功能,可能有助于预防感染丙肝病毒。 该联合研究小组发现,一种代号为“NPC1L1”的人体蛋白质会在丙肝病毒感染过程中扮演受体角色,它能与丙肝病毒结合从而引发感染。
伦敦皇家自由医院测试肝病医疗设备
丙肝病毒关键蛋白被揭示有助于新疫苗研发
Immunity: 科学家发现乙肝病毒免疫新机制
乙型肝炎是中国人群中高发的一类传染型疾病,乙肝会导致肝功能障碍,肝硬化以及肝癌的发生。引起乙肝的是一种B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
行云学院-肝病治疗专题介绍
近年来,丙型肝炎治疗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系列直接抗病毒药物的问世,使丙型肝炎治愈看到了希望。很多组织机构建议扩大丙型肝炎筛查范围,但是近日,乔治城大学医学院家庭医学系副教授Kenneth W. Lin医生及其同
Hepatology:不止免疫抑制剂和抗肿瘤药物能再激活乙肝病毒
有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史的患者在接受化疗或者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可能HBV会复活。而HBV的再次激将会引起严重后果甚至可能致命。不过这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这篇review文章发表在近期的Hepatology杂志上。
乙肝病毒携带者数量全球3.5亿 我国近1亿
据新华社电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为乙肝、肝硬化和肝癌付出最多社会成本的国家。7月28日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世界肝炎日”。国家卫生计生委昨天公布,全球3.5亿乙肝病毒携带者中有近1亿中国人,全球每年大约70万病毒性肝炎相关死亡人群中我国占近半。 我国乙肝报告病例多年来居所有法定传染病的首位,约占总传染病总数的1/3。
PNAS:丙肝病毒通过劫持肝脏microRNA以幸存
病毒性疾病仍然是医学科学的最大挑战之一。由于与人类数千年的协同进化,它们利用人类宿主生物学生存繁荣的能力使他们很难成为医学治疗的靶标。 北卡罗来纳大学(UNC)教堂山分校的科学家们与科罗拉多大学的同事们一起研究,首次证明一个人类肝细胞中调节基因表达的小RNA分子如何被丙型肝炎病毒劫持以确保此病毒的幸存--帮助医学家们理解为什么一个新的抗病毒药物出现有效的抗病毒作用。
国际病毒性肝炎和肝病大会将于2012年6月在上海举行
国际病毒性肝炎和肝病大会(ISVHLD)是每三年一届,轮流在北美,欧洲,亚太地区举行的国际肝病学大会。每次会议由世界知名专家组成的国际咨询委员会投票选出举办城市。第一届会议在1972年在三藩市举办,往后十二届在美国(华盛顿,纽约,休斯敦,阿达兰大),欧洲(巴黎,罗马,伦敦), 澳大利亚(悉尼),亚洲(东京)等地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