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的记忆可能存在于DNA水平下!
2018年2月3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发表在国际杂志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英国基尔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首次发现,在DNA水平下人类的肌肉或许拥有早期生长的记忆;研究者表示,骨骼肌的生长周期往往能被肌肉中的基因所“记住”,从而来帮助肌肉后期长得更大。相关研究或对于那些利用增强肌肉性能药物的运动员具有一定意义,这些药物往往会让运动员的肌肉
总局发布修订注射用赖氨匹林说明书的公告
根据药品不良反应评估结果,为进一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决定对注射用赖氨匹林说明书增加警示语,并对【适应症】【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儿童用药】等项进行修订。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所有注射用赖氨匹林生产企业均应依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按照注射用赖氨匹林说明书修订要求(见附件),提出修订说明书的补充申请,于2018年3月31日前报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备
Diabetes:perilipin 5介导肌肉肝脏对话 影响糖尿病发生
2018年1月30日 讯 /生物谷BIOON/ --脂滴对于脂代谢调节至关重要,脂代谢失调会促进一些疾病的发生,其中包括2型糖尿病。在最近一项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Diabetes上的研究中,来自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研究人员构建了肌肉特异性敲除脂滴相关蛋白perilipin 5的小鼠模型,用以研究PLIN5在调节骨骼肌脂代谢、细胞内信号通路以及全身代谢平衡方面的作用。脂滴包被蛋白(perilipin)
干细胞疗法或将终结肌肉萎缩症!
2018年2月1日讯 /生物谷BIOON /——研究人员发现了一项可以克服目前干细胞治疗障碍的新技术。图片来源:Cell Stem Cell一个由UBC研究人员一起创造的药物也许可以克服干细胞治疗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干细胞可能会太早及太快分化变成特定的组织细胞。如果这个药物可以像在实验室小鼠身上那样发挥作用的话,也许将使干细胞疗法更接近现实。UBC和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对于使用干细胞辅助肌肉组织
用皮肤细胞培育出正常的肌肉 有望用于再生修复及罕见病治疗
生物医学工程师使用诱导多功能干细胞首次培养出具有功能的人类骨骼肌肉。研究进展是建立在2015年发表的工作基础上的,当时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从肌肉活检中所获得的细胞生产了具有功能的人类肌肉组织。利用非肌肉组织产生更多肌肉细胞对于科学家来说将更有意义,基因编辑、细胞治疗、开发个体化模型用于罕见肌肉疾病的药物开发,以及基础生物学研究等。研究论文1月9日在线发表在了《Nature Communication
全国唯一的“医保异名库”被废
近日,天津市发改委发布《天津市人力社保局主动纠正医保支付工作中妨碍医药市场竞争的行为》,该文件指出,根据部分医药生产企业的反映,天津市人力社保局在2017年发布的《关于公示信息采集与医保支付衔接专家评议药品结果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公示进一步做好药品信息采集与医保支付衔接专家评议结果的通知》中未将部分药品生产厂家生产的属于《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的药品纳入天津
Nat Commun:最新研究找到调节心脏及肌肉关键蛋白的机理
2018年1月14日讯 /生物谷BIOON /——来自CNIC和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学家们找出了调节骨骼肌和心肌功能的一种关键蛋白的调控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该研究由CNIC科学家Jorge Alegre-Cebollada教授领导完成,描述了一种调节肌联蛋白弹性的新机制。据Alegre-Cebollada教授解释,肌联蛋白是是全身横纹肌发挥功能的
横纹肌肉瘤或许并不是一种真正的肌肉癌症!
2018年1月11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ancer Cel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圣犹大儿童医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引发横纹肌肉瘤的细胞类型,横纹肌肉瘤是儿童中最为流行的软组织癌症,此前研究人员认为,这种癌症或许起源于未成熟的肌肉细胞,因为在显微镜下肿瘤看起来非常像肌肉,然而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起源于未成熟祖细胞的癌症在正常情况下或许会发育成为血管内皮
新型可穿戴机器人问世,人工肌肉指日可待!
2018年1月11日 讯 /生物谷BIOON/ --科学家们距离人工肌肉又更进一步了!尽管器械矫形学由来已久,但是迄今为止用于补充肌肉力量的矫形工具却鲜有创新。目前,一个联合研究团队开发出了一种可穿戴机器人,可在人步行时支撑髋关节。这个研究团队由日本信州大学纺织科学与技术教授Minoru Hashimoto领导,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上。
用AI筛查罕见病,几位年轻的中国医生和科学家做到了!
人工智能是医生的好帮手,这点大家都不陌生了。目前已经出现了很多用于筛查和辅助决策的医疗机器人,比如说IBM的Watson,Deepmind的AIphaGo,二者均建立在大数据上。然而,对于罕见病来说,很难获得高质量的数据,这就引发一个问题:在罕见病的筛查和辅助诊断中能否应用人工智能呢?受到2015年谷歌DeepMind发表论文的启发,中国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80后眼科医生林浩添和他的同事萌生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