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科学家发现运输细菌毒素进入宿主细胞引发疾病的关键受体
近日,一项来自弗莱堡大学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发现了将产气荚膜梭菌毒素“偷运”进宿主细胞的受体,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引发气性坏疽和食物中毒的病原菌,TpeL毒素是其产生的一种细菌毒素,该毒素和许多梭菌属菌株产生的毒素非常相似,这种毒素可以结合到细胞表面分子上随后会慢慢进入到细胞中引发细胞死亡,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PNAS上。
欧盟开发出新型简便价廉的海产品生物毒素检测技术
新鲜的海产品对人类而言,是一种美味口福,也是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基本食物。但受到海藻毒素污染的海产品对人类健康又极具威胁,严重影响人体的神经和肠胃系统,往往造成激烈的过敏反应。类似的海产品中毒事件就经常发生在海藻花期茂盛、海洋生物毒素较高的全球沿海地区。
欧盟利用“清洁技术”应对藻类毒素威胁
世界上坐落在沿江大河或海滨湖滨的城市,日益承受着水藻大量繁殖的困扰和威胁。当水体中的藻类家族达到足够高的密度,即每毫升达到成百上千藻类细胞,有时甚至每毫升达到上百万藻类细胞时,某些情况下水藻开始大量繁殖,并释放出毒素或大量有害的浮游生物,严重威胁其它生物的生长及生物多样性,使水体质量快速下降,对野生动物、家畜和人类健康构成极大威胁。
PNAS:蛇耐受河豚毒素的奥秘
研究显示,蛇已经进化了一种对致命神经毒素的显著抗性,而且世界各地蛇的这种抗性都相类似。这一发现,大大地增加了适应遗传基础的了解,是了解适应局限性和进化程度的模型。 研究人员发现,在北美、中美、南美及亚洲,那里的蛇能以分泌致命神经毒素的两栖动物为食,这种神经毒素就是河豚毒素(tetrodotoxin ,TTX)。这些蛇的一个关键钠通道基因存在有类似的突变,这使蛇对TTX高度耐受。
Neuroscience Bulletin:烟草毒素增加脊髓损伤疼痛
2014年12月10日讯 /生物谷BIOON/ --烟草烟雾中发现的神经毒素(丙烯醛)现被认为会增加脊髓损伤患者的疼痛,刊登于Neuroscience Bulletin杂志上是一项新研究证实,丙烯醛在小鼠体内的累积会加剧疼痛,其在小鼠体内的
Nucleic Acids Res:王晓雪等发现新颖的I型毒素-抗毒素系统
近日,国际刊物《核酸研究》在线报道了发现并鉴定出位于原噬菌体中的I型毒素-抗毒素系统RalR-RalA的论文(Nucleic Acids Research, 2014, doi: 10.1093/nar/gku279),证明噬菌体基因整合到宿主基因组后会发生功能变化。该成果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青年**计划”人才王晓雪的研究团队完成。
J Gen Physiol:科学家揭示芋螺毒素抑制机体疼痛的分子机制
海洋锥形蜗牛产生的毒液常用于捕杀猎物,毒液中含有芋螺毒素类的肽类,其中有些芋螺毒素可以在哺乳动物中作为止痛药来使用;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The Journal of General Physiology上的两篇研究论文中,来自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名为Vc1.1的芋螺毒素抑制疼痛的机制。
PLoS Pathog:导致肉毒杆菌毒素中毒的关键分子机制
2013年10月15日讯 /生物谷BIOON/--最近,美国和德国科学家破译了导致肉毒杆菌毒素中毒的一个关键分子机制,指出了未来可以让食源性毒物不能进入血液的治疗方式。 研究领导人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生理学和生物物理学副教授Rongsheng Jin等人创建肉毒神经毒素(botulinum neurotoxin)的复杂蛋白复合物三维晶体模型。该复合物能结合到小肠内衬部位中,并允许毒素进入血液。
宿主产生细菌毒素样蛋白清除微生物感染
天然免疫是机体的第一道防线,在抵御和清除病原微生物侵害中担负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人们对宿主激发和调节迅速而可控的天然免疫响应的生物策略和分子途径并不完全了解。病原微生物感染机体依赖其毒力因子,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