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我国学者对中国血流感染致病细菌携带耐多黏菌素基因mcr-1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取得重要成果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81101285)等资助下,浙江大学俞云松教授研究团队与其领导的全国临床和微生物协作网,通过对携带mcr-1基因的质粒生物信息学分析,明确了mcr-1基因的传播机制,临床资料显示mcr-1阳性菌株目前没有对感染病人的预后造成影响。

2017-02-24

美国发现首例mcr-1多粘菌素耐药感染

我国将从6月1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药品价格专项检查工作,重点检查价格出现异常波动的原料药、药品品种。

2016-05-30

Nat Commun:绿脓杆菌“自爆”式死亡方式可增强其致病性

秒钟,足以让被称为"超级细菌(superbug)"的绿脓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从功能完好的细胞变得千疮百孔。

2016-05-06

Nature:粘菌素耐药基因将终结抗生素历史?非也!

柳叶刀.传染病》杂志上曾刊出爆炸性消息:来自中国的研究团队在动物和人身体细菌样本中均发现了一种新型耐药基因:粘菌素耐药基因(MCR-1基因)。

2015-12-23

BMC Micro:绿脓杆菌通过AQ信号分子来调节菌体的形态变化

近日,国际微生物权威杂志BMC Microbiology在线刊登了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Quorum sensing modulates colony morphology through alkyl quinolones in Pseudomonas aeruginosa”,文章中...

2012-11-18

美国FDA一个月内批准的第二个抗菌素新药Sivextro预示抗生素新药研发的春天?

6月20日下午,一种新的恶唑烷酮类抗菌素Sivextro(tedizolid phosphate,磷酸泰地唑胺)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耐甲氧西林菌株、甲氧西林敏感菌株)和各种链球菌属和粪肠球菌等革兰氏阳性细菌引起的急性细菌性皮肤和皮肤结构感染(ABSSSI)。

2014-06-23

AAC:揭示绿脓杆菌金属β内酰胺酶的晶体结构

2012年8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刊登在近日的国际杂志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挪威特罗姆瑟大学等处的研究者揭示了绿脓杆菌可移动的金属β内酰胺酶的晶体结构,这就为新型抗生素疗法提供了一些思路。

2012-11-18

AAC:揭示绿脓杆菌23S rRNA的突变可引发其产生对阿奇霉素的耐药性

2012年8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上刊登了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等处的研究者的最新研究成果“Mutations in 23S rRNA Confer Resistance against Azithromycin in Pseudomonas aeruginosa”,文章中...

2012-11-18

PLoS Patho:全基因组水平揭示绿脓杆菌毒力相关的基因

近日,刊登在国际著名杂志PLoS Pathogens上的一篇研究报告“Genome-Wide Identification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Virulence-Related Genes Using a Caenorhabditis elegans Infection Model”揭示了美国哈佛医学院研究者的最新研究结果,在报告中,研究者用秀丽线虫感染模型...

2012-11-18

Mol Micro:绿脓杆菌借调节信号分子水平来更好适应环境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Molecular Microbiology在线刊登了德国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An orphan sensor kinase controls quinolone signa production via MexT in Pseudomonas aeruginosa”,文章中...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