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揭示麂属动物染色体融合的分子机制及其基因组三构象的演化

 麂属动物是鲸偶蹄目、反刍亚目、鹿科、麂亚科下的一类哺乳动物,属内各物种间差异巨大的染色体数目而受到生物学家关注,是研究哺乳动物成种机制和染色体演化的优异模型。小麂、黑麂是我国特有的物种,黑麂和贡山麂是我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麂和贡山麂都有8条(雌性)和9条(雄性)染色体,它们的核型却不相同,而小麂有46条染色体。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对多种

2021-12-01

艾伯IL-23抑制剂Skyrizi在欧盟申请新适应症:治疗克罗恩病(CD)!

在临床研究中,接受Skyrizi治疗的患者中,有高比例患者实现临床缓解和内镜应答!

2021-12-03

Cell Rep:利用装载CRISPR的病毒来感染肠道菌或能阐明微生物组基因编辑的潜能

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成功利用DNA编辑系统—CRISPR改变了生活在哺乳动物肠道中细菌的基因组,这一进展或代表了科学家们理解微生物组的研究进展,最终有望帮助开发治疗肠道相关疾病的新型疗法。

2021-11-29

“夜猫子”更容易抑郁,更偏爱不健康饮食,或与其肠道菌有关

 昼夜节律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的内源性计时系统(俗称生物钟),大约以24小时为一个周期,控制着机体一系列生物过程,包括激素分泌、代谢循环和对病原体的免疫保护等。根据昼夜偏好(时间分型)不同,人通常被划分为早睡早起型人(“百灵鸟”),或晚睡晚起型人("夜猫子")。个体昼夜偏好对睡眠模式、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疾病发展都有着重大影响。近期,发表在《Mo

2021-11-24

JEV:揭示机体中肠道菌之间“交流沟通”的分子机制

来自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肠道中的细菌能将其广泛的生物大分子打包成为小型胶囊,这些物质会通过血流会运送到机体中多个器官中,甚至还会被大脑中的神经细胞所吸收和处理。研究者表示,他们新建立的方法或能帮助更好地理解肠道菌群对疾病的影响并支持创新形式药物和疫苗运输的发展。

2021-11-19

这或许取决于机体的肠道菌

来自以色列理工学院医学院综合癌症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云雀型人群和猫头鹰型人群之间或许存在某些肠道菌群的差异;如今科学家们已经知道这两类人群之间存在一些遗传禅意,但本文通过在实验室中对果蝇进行的研究启发了科学家们分析肠道菌群对人类时间类型的影响。

2021-11-29

造血干细胞移植中肠道真菌菌动态变化与临床结果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研究员翟冰课题组在Nature Microbiology上,发表了题为“肠道真菌动态变化和近平滑念珠菌定植与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结果的相关性分析”(Hematopoietic cell transplantation outcomes are linked to in

2021-11-23

科学家揭示两类易恶变的结直肠息肉微生物特征

 近日,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研究团队揭示了结直肠息肉粘膜中的微生物组、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特征。该研究在《Cell Host & Microbe》上发表,题为:Genomic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mucosal symbiont involved in early-stage colorect

2021-11-22

Science Advances:揭示基因组“无用”序列稳定染色质三结构及细胞稳态机制

  人类基因组中的非编码序列在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非编码RNA、启动子、增强子和转座子等。作为在基因组中占比约98%的非编码区域,仍有大量是功能未知的,这些曾被认为是基因组中“垃圾”的区域,已被逐渐证实存在重要功能。基因组的三维结构会影响基因的转录调控或其他细胞生命活动,然而,除了研究较多的增强子-启动子成环所形成的三

2021-11-19

纳米景获5亿C轮融资,持续推进静态CT自主研发

近日,全球首创静态CT设备的革命者北京纳米维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纳米维景”)完成近5亿人民币C轮融资。

202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