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揭示Dantu血型的人红细胞表面张力增加可预防疟原虫入侵
2020年9月22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韦尔科姆基金会桑格研究所和剑桥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首次揭示了Dantu血型如何帮助预防疟疾的秘密。他们发现具有罕见Dantu 血型的人的红细胞具有较高的表面张力,可以防止世界上最致命的疟原虫---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入侵它们。相关研究结果于
Sci Signal 显示细胞膜TNF受体的分子模式
2020年3月6日讯 /生物谷BIOON /--一个生病的细胞是死亡、分裂还是在体内游走,都是由细胞膜上复杂的信号分子和受体的相互作用来调节的。在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分子线索是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现在,歌德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光学显微镜首次在细胞水平观察到了单个TNFα的分子组装以及其如何结合在细胞膜上。TNFα与膜受体结合之前,TNFR受体必须首先
研究人员发现细胞膜相关骨架结构调节细胞信号通路的机制
2019年8月30日,庄小威教授实验室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Membrane-associated periodic skeleton is a signaling platform for RTK transactivation in neurons的文章,报道了其利用超分辨率成像技术完成的一项新发现。在文章中,作者直接观察到了细胞膜受体与细胞膜下的蛋白骨架结构的相互作用,并验证了这一
脂肪细胞膜蛋白:治疗前列腺癌新靶点
前列腺癌是一种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对中老年男性造成了巨大的危害。目前,国际公认的研究表明,通过抑制雄性激素的合成,对于治疗前列腺癌已经取得了较好效果。但是,相当一部分患者会逐渐产生抗药性并最终导致癌细胞转移。近日,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苏州医工所)肿瘤标志物中心高山实验室在国际权威期刊Cancer Research发表题为“Cholesterol Induc
Science:扁菱形蛋白酶打破穿过细胞膜时的“细胞速度限制”
2019年2月11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作为切割其他蛋白的特殊蛋白,扁菱形蛋白酶(rhomboid protease)能够在它们穿过细胞膜时打破“细胞速度限制”。扁菱形蛋白酶通过扭曲它们的周围环境来做到这一点,从而允许它们快速地从细胞膜的一端滑动到另一端。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9年2月1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Rhomb
Cell:揭示Aster蛋白促进胆固醇从细胞膜迁移到细胞内部
2018年11月15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英国莱斯特大学和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协助在细胞膜和细胞内部之间建立“桥梁”的蛋白促进高密度脂蛋白(HDL)---有时也称为“好”胆固醇---从细胞膜转运到细胞内部。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ster Proteins Facilitate Nonvesic
细胞膜并不类似于液体,其实更类似于半固体
2018年11月11日/生物谷BIOON/---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细胞膜的作用类似于粘性的液体,这意味着构成它的脂质分子被卡在细胞膜的平面上,但是在这个平面内,这些分子能够四处移动。人们已开展了一些实验,在这些实验中,对位于膜中的跨膜蛋白进行标记,并且能够观察到它们四处扩散,不过这些实验通常是利用“合成(synthetic)”膜开展的。鉴于细胞膜类似于液体,如果拉扯它的一侧,它就会流动,
Nature:利用分子转子在细胞膜上钻孔,有助治疗患病细胞
图片来自Tour Group/Rice University。2017年9月10日/生物谷BIOON/---由光驱动的分子机器被用来在单个细胞的膜上钻孔,有望将治疗试剂运送到这些细胞中,或者直接诱导这些细胞死亡。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莱斯大学、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和英国杜伦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实验室测试中展示了被称作分子转子(molecular motors)的单分子纳米机器如何能够经紫外光激活后以
Structure:科学家成功利用超级计算机阐明细胞膜关闭促癌蛋白表达的分子机理
最近,一项发表在国际杂志Structur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凯斯西储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利用超级计算机阐明了细胞膜控制主要促癌蛋白形状以及功能的分子机制,这种蛋白是一种名为K-Ras的小型酶类分子,其能够吸附到细胞膜上,并且能够感知来自细胞外部的信号分子。
PNAS 新技术揭示蛋白如何稳定细胞膜
为了承受外部机械应力并输送不同的物质,细胞需要调整其细胞膜,最新研究显示,细胞通过细胞表面一种叫做小窝的小缺口完成这个过程。为了稳定细胞膜,细胞使用了一种叫做EHD2的蛋白,可以通过这个蛋白控制小窝的封闭失活或者开口活化状态。这项由瑞典优密欧大学的研究人员完成的最新发现近日发表在PNAS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