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os One: EV71感染诱导细胞自噬以及凋亡的相互调控关系
2013年3月13日讯 /生物谷BIOON/ -- 中国医学科学院病院生物学研究所,赵振东教授课题组于2月20日在Plos One上在线发表了名为The Interplays between Autophagy and Apoptosis Induced by Enterovirus 71的研究论文。 论文旨在研究,EV71感染诱导细胞自噬以及凋亡的相互调控关系。
Curr Biol: 直接移植叶绿体植物基因至细胞核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的绿色太阳能发电机,也曾是自主的生物。约十亿年前,这一切发生了改变,当时它们被更大的细胞所吞噬,但没有被消化掉。从那时起,它们就已经失去了自主权。随着时间推移,它们的大部分遗传信息找到了进入细胞核的方式;今天,叶绿体离开宿主将不能存活。
2013诺奖大热门之细胞自噬亮点研究荟萃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将如期而至。近日,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集团发布了一年一度的基于研究和引文数据库文献引用计数的预测,基于对其研究被引用情况的全面考察,汤森路透向这些高影响力研究者授予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奖”,并预测他们可能在当年或将来获得诺贝尔奖。
Autophagy:研究发现线虫atg-16基因在细胞自噬中的作用机制
9月24日,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张宏课题组在Autophagy杂志在线发表题为The two C. elegans ATG-16 homologs have partially redundant functions in the basal autophagy pathwa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对线虫同源基因atg-16进行深入的遗传和生化分析,阐明了Atg16在多细胞生物中的功能。
ASD:发现野外首例没有细胞核的神经元
仙女蜂(Megaphragma mymaripenne)确实微小,如此之微小,人们很难用肉眼看到它们。当跟阿米巴变形虫和草履虫一起放在载玻片上,它是当中最小的有机体。正因为此,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开始着手研究如此微小的昆虫种神经系统将如何运转。就像该小组在发表在Science Direct旗下杂志上的论文描述的那样,仙女峰,昆虫界第三小的生物,拥有大量没有细胞核的神经元。
The EMBO Journal:自噬作用可影响干细胞活化
近日,来自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细胞保护机制和其肌肉干细胞激活之间的关联。细胞自噬作用可再循环其“结构部件”,并在其营养不足时产生能量。科学家们在EMBO杂志报告说,当这种保护机制被运作时它似乎也协助干细胞被激活。
Science:俞立等揭示蛋白质乙酰化修饰对细胞自噬调控的分子机制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Science在线刊登了清华大学生命学院俞立教授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Function and molecular mechanism of acetylation in autophagy regulation,”,文章中,作者报道了组蛋白乙酰化酶Esa1以及去乙酰化酶Rpd3通过调节自噬发生关键蛋白Atg3的乙酰化水平,从而实现对自噬过程的动态调控。
Cancer Cell:特异性抑制自噬治疗肾细胞癌
美国辛辛那提大学(UC)研究人员完成的一项新研究表明,肾癌细胞的生长依赖于细胞吞噬,细胞吞噬是一个可以从内部提供给肿瘤细胞营养物质的复杂过程。研究人员说自噬在某些情况下可保护接受化疗的肿瘤细胞,使肿瘤细胞能够在休眠状态、转移状态过程中存活很长一段时间。 在这项新公布的研究数据中,研究人员von Hippel-Lindau肿瘤抑制基因或VHL中确定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自噬调控通路。
Cell:细胞自噬与肿瘤关系研究获进展
具有高选择性和高活性的细胞自吞噬抑制剂的发现 9月30日,《细胞》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哈佛大学医学院等单位联合完成的研究进展。文章报道了一种具有高选择性和高活性的细胞自吞噬抑制剂的发现,以及利用这个小分子探针,第一次揭示了两种重要的抑癌蛋白p53和Beclin1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结果。 细胞自吞噬是细胞依靠溶酶体降解胞内物质的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