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冠重组蛋白疫苗在巴基斯坦进入三期临床试验
巴基斯坦将成为世界上首个接受中国研发的第三款疫苗的国家,以加强该国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第三款进入巴基斯坦的中国疫苗名为“ZF2001”,是中国国内首个重组蛋白新冠疫苗,由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与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联合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此前巴基斯坦已经授权使用来自中国国药集团和康希诺公司的新冠疫苗,分别为灭活疫苗和腺病毒载体
Science:HSP70伴侣蛋白驱动未结合RNA的TDP-43发生相分离形成不均小体
2021年2月10日讯/生物谷BIOON/---RNA结合蛋白TDP-43的聚集是包括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和额颞叶痴呆(FTD)在内的几种与年龄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所共有的病理特征。主要存在于细胞核的TDP-43通常会发生液-液相分离(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 LLPS),即均相溶液分成两部分,类似于醋中的油滴。细
研究人员发表“组蛋白甲基化修饰在表观遗传调控和温度响应中的作用”综述文章
表观遗传调控是一种在进化上保守的调控机制,在真核生物中对于维持基因组稳定性、调控生长发育及对逆境的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组蛋白甲基化修饰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由组蛋白甲基转移酶和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动态调控,这一表观遗传标记在植物生长发育和环境响应过程中具有广泛而动态的调控作用。环境温度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作为
ACS子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有助于治疗新冠感染
ACS Pharmacology & Translational Science. 由SARS-CoV-2病毒引起的COVID-19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并危及全球经济。但是,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可用于治疗COVID-19,因此有很大的抗药需求。
国内首款新冠病毒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启动III期临床
12月3日,中科院微生物所与智飞生物联合研制的新冠病毒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在完成I/II期临床试验基础上,近日已启动III期临床试验准备工作。新冠病毒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III期临床试验将在18周岁及以上人群中开展,采取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全球共计划招募2.9万人。目前,中科院微生物所和智飞生物正积极推动该疫苗在乌兹别克斯坦
国内首款新冠病毒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启动III期临床
12月3日,中科院微生物所与智飞生物联合研制的新冠病毒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在完成I/II期临床试验基础上,近日已启动III期临床试验准备工作。新冠病毒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III期临床试验将在18周岁及以上人群中开展,采取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全球共计划招募2.9万人。目前,中科院微生物所和智飞生物正积极推动该疫苗在乌兹别克斯坦
研究揭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复合体调控光形态建成新机制
植物基因在光形态建成中会发生转录的重编程,同时伴随染色质的动态变化和组蛋白修饰的动态分布。大量光响应基因由于染色质开放性的变化,在“开(激活)”和“关(抑制)”之间切换以确保植物适应不断变化的光照环境,这些基因包含光信号途径中的重要组分因子。虽同为光信号的正向调节因子,转录因子编码基因HY5和BBX22被光诱导,光受体编码基因PHYA在光照条件下则被抑制。然
两篇Nature论文揭示Hsp70伴侣蛋白溶解α-突触核蛋白聚集物机制,有望开发针对帕金森病的新疗法
2020年11月16日讯/生物谷BIOON/---在诸如帕金森病之类的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称为淀粉样纤维(amyloid fibril)的蛋白聚集物在大脑中形成,并被认为会导致神经元细胞死亡。然而,神经元也存在一种可以对抗淀粉样纤维甚至可以溶解已形成的淀粉样纤维的细胞防御机制。这种防御机制是基于伴侣蛋白---热休克蛋白70家族(Hsp70)---辅助蛋白折
Mol Cell:新研究揭示DNA损伤后的组蛋白降解促进DNA修复
2020年9月26日讯/生物谷BIOON/---DNA损伤可能发生在基因组的任何地方,但大多数DNA被包裹在核小体上,这就使得修复复合体无法进入。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瑞士弗雷德里希米歇尔生物医学研究所和巴塞尔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DNA会诱导组蛋白耗竭,这增加了DNA纤维的可访问性和灵活性,并提高了同源重组修复过程中的同源搜索速度。相关研究结果
首次发现组蛋白H3-H4四聚体是一种铜还原酶
2020年7月11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组蛋白H3-H4四聚体是一种铜还原酶。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0年7月3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The histone H3-H4 tetramer is a copper reductase enzyme”。在这篇论文中,他们描述了他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