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冬眠研究揭示跨钙信号转导基本分子机制

最新一期《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发表了北京大学王世强教授实验室在长期研究冬眠适应机制的基础上提出的心脏钙信号分子调控理论:心肌特异性转录因子MyoCD通过SRF促进JPH2和CAV3基因的“协奏转录”和两种蛋白间相互作用,铆定肌质网与横管膜的纳米耦联结构,压缩横管钙通道与肌质网钙释放通道间信号转导的物理空间,提高兴奋收缩耦联的分子效率。这一发现揭示了心

2021-04-14

纳米形貌钛表面促进氧化应激状态下骨组织的免疫再生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王焱、程斌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Bioactive Materials (中科院一区,IF=8.724)发表题为“Bioadaptation of implants to in-vitro and in-vivo oxidative stress pathological conditions via nanotopography-

2021-04-21

PKC抑制剂darovasertib治疗转移性葡萄黑色素瘤(MUM):1年生存率高达57%!

darovasertib单药治疗MUM展现出强劲疗效,一年生存率57%(历史数据为37%)、中位总生存期(OS)13.2个月(历史数据约7个月)。

2021-04-16

利用新型蛋白基纳米材料打破氧化还原平衡的肿瘤治疗研究获进展

  氧化还原稳态对细胞正常存活至关重要。相较于正常细胞,肿瘤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明显升高,其氧化还原稳态更易被打破,从而造成活性氧在细胞内的累积,进而引发细胞凋亡。因此,打破细胞氧化还原稳态的肿瘤治疗方式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特异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蛋白基纳米材料因其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富含官能团便于载药修饰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肿瘤诊疗研究,具有

2021-04-11

新型TCR疗法tebentafusp治疗葡萄黑色素瘤(UM)3期临床显著延长生存期!

tebentafusp是一种新型T细胞受体(TCR)双特异性免疫疗法,由可溶性TCR与抗CD3免疫效应器结构域融合而成。

2021-04-14

Nat Commun: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或能促进LDL受体脱落并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2021年4月10日 讯 /生物谷BIOON/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西方社会人群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与机体患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呈正相关关系,LDL受体(LDLR)能介导LDL的摄取且在清除血浆中LDL-C上扮演着关键角色。当结合LDL后,LDLR能通过网格蛋白小窝(clathrin-coated p

2021-04-10

抗胰腺癌纳米医药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胰腺癌致死性较高,其难治的根本原因在于胰腺癌细胞被致密的基质屏障所裹,从而阻碍治疗药物的浸润,导致难以清除肿瘤细胞。为促进治疗药物通过基质屏障的渗透,在注射吉西他滨治疗之前用佐剂重塑胰腺癌基质是一项被广泛研究的策略;然而,由于分步使用佐剂和吉西他滨会引起它们在空间与时间分布上存在固有的不均匀性,可能增加了发生肿瘤转移的风险。此外,使用化疗药物吉西

2021-03-25

Nature:纳米流感疫苗能够保护季节性流感

根据最近一项研究,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实验性流感疫苗,可以保护动物免受各种季节性和大流行性流感毒株的侵害。目前该疫苗正朝着临床测试的方向发展。如果被证明是安全有效的,这些下一代流感疫苗可以通过提供针对当前疫苗无法充分覆盖的更多菌株的保护,从而替代当前的季节性选择。

2021-03-26

科学家开发出能有效阻断HIV再度激活的纳米酶!

2021年4月3日 讯 /生物谷BIOON/ --在机体感染期间,活性氧(ROS,Reactive oxygen species)能调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的复制,然而,由于操纵细胞中抗氧化系统所产生的有害结果,将这一研究观点应用于开发新型HIV治疗策略目前仍然处于滞后阶段。日前,一篇刊登在国际杂志EMBO Molecular Medicine

2021-04-03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发表了基于DNA步行器触发自组装DNA纳米花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高灵敏电化学检测的研究成果

近期,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周楠迪教授团队在金黄色葡萄球菌适配体生物传感器的构建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Self-Assembled DNA Nanoflowers Triggered by a DNA Walker for Highly Sensitive 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 of Staphylococcus

2021-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