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麦小穗形成遗传基础解析研究中获进展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作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人们重要的能量摄入和蛋白质来源。我国是小麦生产和消费大国,培育高产小麦品种、不断提高小麦产量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穗粒数是小麦产量三要素之一,与穗形态发育密切相关。小麦穗(spike)是由附着在穗轴两侧、交替互生的小穗(spikelet)构成。每个小穗包含数目不等的小花(

2021-05-09

从单细胞转录组中解析出人类肿瘤中的拷贝和克隆亚结构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Nicholas E. Navin团队开发出新方法,可从单细胞转录组中解析出人类肿瘤中的拷贝数和克隆亚结构。该研究于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一流学术期刊《自然—生物技术》。研究人员表示,单细胞转录组学分析被广泛用于研究人类肿瘤。然而,将肿瘤微环境中的正常细胞类型与恶性细胞区分开并解析肿瘤内的克隆亚结构仍然具

2021-01-22

棕色脂肪组织或会在出生后在机体中继续生长繁殖

2020年12月17日 讯 /生物谷BIOON/ --棕色脂肪(brown fa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脂肪组织,当机体处于寒冷状态时其能被激活帮助维持体温。重要的是,棕色脂肪还是特殊的生物燃料,其能被机体能用来增加代谢率、降低脂肪储存,从而降低个体患肥胖症的风险,有趣的是,此前研究人员认为每个人生来机体中仅有有限数量的棕色脂肪细胞。近日,一篇刊登在国际杂志Sc

2020-12-17

“神器”助力第三代杂交水稻繁殖系种子分选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了解到,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曹乃亮团队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联合研制出荧光检测分选仪,可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研发的第三代杂交水稻繁殖系种子进行高精度、大通量分选,助力我国第三代杂交水稻推广应用。今年11月2日,袁隆平领衔的第三代杂交水稻取得了双季亩产1530.76公斤的成绩,为确保我国粮食

2020-11-24

纳米孔全长cDNA测序和直接DNA甲基化分析解决大麻基因组拷贝的争论

 大麻(Cannabis sativa)通常分为大麻(Marijuana)和工业大麻(Hemp),通常依据植物产生THC(四氢大麻酚)的含量来区分:大麻的THC含量通常较高(> 10%),工业大麻通常较低(<0.3%),但他们都可以产生高水平的CBD(大麻二酚),工业大麻可用作纤维和燃料且市场增长很快。2015年,索尔克生物研究所(Sa

2020-11-19

珀金埃尔默携手问生物,守护母婴健康

珀金埃尔默医学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下称“珀金埃尔默”)与浙江数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及旗下控股子公司数问生物技术(宣城)有限公司(以下合称“数问生物”)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暨问娴安?新品上市启动仪式今天在上海隆重举行。珀金埃尔默作为全球母婴健康领域的领导者与专注于创新的数问生物合作,将充分发挥双方在技术、渠道、服务等方面优势,相互促进、互利互赢,共同开拓子痫前

2020-10-20

PLoS Med: TCR数量与克隆与肠癌的病情发展相关

结直肠癌(CRC)是世界上第三大常见癌症,每年诊断出超过一百五十万新病例。约20%的II期诊断患者在手术后复发。尚无可识别有复发风险的II期患者的标志物。因此,重要的是能够针对该特定情况识别预后生物标志物。

2020-10-07

COVID-19致死不断上升,专家担心新冠病毒、流感病毒可能形成致命组合

COVID-19的症状,与流感及由呼吸道病毒引起的疾病病症非常相似。天气变冷,使得大家更多呆在室内,因此每年秋季和冬季,这些病毒会变得非常活跃。两种疾病同时流行(twindemic),有可能会压垮卫生保健系统。一线医生的亲历作为波士顿社区卫生中心的一名医生,在为大量的少数族裔人群服务时,Julita Mir医生近距离体会到了新冠病毒大流行的破坏性影响,有的影

2020-10-05

款PD-1/PD-L1可皮下注射 疗效不输静脉注射

免疫治疗,特别是PD-1/PD-L1抗体近年来已成为抗肿瘤治疗热点中的热点,目前已上市的PD-1/PD-L1抗体已被批准用于治疗多种肿瘤,但全部都是静脉注射给药,也就是打点滴的方式给药。静脉使用免疫药物存在很多临床风险,可能会导致体温迅速下降、血液中的电解质失衡,更有可能形成血栓等。因此静脉注射必须在医疗机构专业护士的帮助下接受治疗。患者需要每次去医院输液,

2020-08-28

早白垩世鸟类繁殖系统研究获进展

从恐龙到鸟的演化涉及到一系列关键特征的改变,生殖器官就是其中之一,如雌性恐龙体内和现在的爬行类动物相似,仍保存两侧的卵巢及输卵管,但大多数现生鸟类的雌鸟仅保留了左侧的卵巢及输卵管。从什么时候开始,鸟类丢失了一侧的输卵管呢?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周忠和团队在早白垩世鸟类繁殖系统研究中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生物通讯》(Communications

20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