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Neurosci:科学家揭示大脑细胞稳定连接的分子机制
2013年9月25日 讯 /生物谷BIOON/ --当我们出生时,我们的大脑并不是非常具有组织条理性,那时每一个大脑细胞都在同附近的细胞进行“交流”,它们通过突触来互相发送和接收神经信号。但是随着我们成长和学习,我们的大脑会变得更加稳定,此时低活性或者不充足的神经元突触将会被关闭。
Nature:皮层的连接方式与感觉
大规模活体记录工作已经揭示了关于皮层细胞群怎样编码感觉信息的很多奥秘,而在遗传学及circuit-mapping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也使得对神经回路的识别、定性和控制成为可能。 正如Kenneth Harris 和 Thomas Mrsic-Flogel在这篇Review文章中所反映的那样,这些方面的研究现在正在融合。
PLoS Gene:DNA的紧密包装对胚胎干细胞的成功分化必不可少
从不同阶段的图片中可以看出,相比野生型的胚胎干细胞,H1三倍敲除的胚胎体干细胞(底下图)不能够形成神经突以及神经网络(Credit: Yuhong Fan) 近日,来自乔治亚理工学院和埃默里大学的研究者发现染色质的浓缩对于胚胎干细胞的成功分化是必不可少的。染色质是由组蛋白和DNA紧密压缩包装而组成的。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了5月10日的国际著名杂志PLoS Genetics上。
Nature:Archease在RNA连接酶中的作用
RTCB是人tRNA剪接连接酶的催化亚单元,它还含有几个蛋白(ASW、CGI-99、FAM98B和DDX1),它们在tRNA剪接中的作用尚不清楚。Javier Martinez 及同事利用系统发生方法识别出另一种蛋白,即archease,它是连接酶充分显示
PNAS:连接生物钟与免疫系统的关键基因
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生物医学中心的Julie Gibbs等近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发表论文称,发现了连接生物钟与免疫系统的关键基因。改发现或对炎症性疾病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人类和动物均受到生物钟的调节,生物钟基因在日常各种活动的调节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Med:柔红霉素可使心脏中E3泛素连接酶上调
近日,南非和挪威的研究人员发现柔红霉素治疗与心脏中的E3泛素连接酶上调有关。相关论文发表在Experimental Biology and Medicine上。 柔红霉素(daunorubicin,DNR)和阿霉素(doxorubicin,DOX)是两种主要的治疗全身肿瘤和固体瘤的有效蒽环类药物,然而较大的毒性限制了它们在临床上的应用。柔红霉素损伤心脏的机制仍有待查明。
PNAS:逆转阿尔茨海默氏病大脑神经元连接缺失的新药物
2013年6月18日讯 /生物谷BIOON/--Sanford-Burnham医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已开发出第一个实验性药物,该化合物能恢复阿尔茨海默氏病中大脑突触连接。该药物称为NitroMemantine,是FDA批准的两个药品的结合,新化合物能停止大脑破坏性的级联变化,即阻断神经元之间连接的破坏。
PLoS Genetics:遗传发育所在神经特异性连接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电突触介导的信号传递是神经细胞相互交流的一种基本方式,是脑感知、学习和记忆的基础,是神经网络构成的重要环节。然而,神经细胞是如何识别其正确目标神经并形成电突触的分子机理并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丁梅实验室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式,发现BDU中间神经元和PLM机械感受神经元特异性地接触在一起,电镜及化学标记实验表明这二者通过电突触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