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绶草两种花型的传粉生物学和生殖隔离研究获进展

自达尔文提出物种起源概念以来,物种形成就成为进化生物学研究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生殖隔离则是物种形成过程的关键步骤,也是物种得以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的基础。在植物中生殖隔离也可以依其机制发生的时间顺序划分为传粉前隔离和传粉后隔离。目前,关于兰科植物种间生殖隔离大多数的研究都集中在欺骗性传粉的类群(性欺骗和食源性欺骗)中,而在约占兰科植物总数三分之二的非欺骗性类群中研究较少。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王

2018-05-13

中国科协召开基因编辑与合成生物学专家座谈会

  5月8日,中国科协召开座谈会,邀请专家共同探讨基因编辑与合成生物学的新进展、新趋势和新举措。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主持会议。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兼学会学术部部长、企业工作办公室主任宋军出席会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周琪,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赵国屏,

2018-05-11

生物谷专访法国Stilla Technologies公司高层:  ——Naica™ crystal 微滴芯片式数字PCR系统

数字PCR技术是基于PCR技术发展起来的核酸检测和定量的最新技术,在众多应用中,在精准医疗方面的应用尤为突出。法国Stilla Technologies公司专注于开发新一代核酸绝对定量技术,其旗下品牌Naica TM Crystal全自动微滴芯片数字PCR仪系统具有高灵敏度、高精准度的卓越性能,自动化和集成化程度高,受到国际和国内广大临床研究机构、诊断试剂开发企业等分子检测和诊断领域的广泛认可。

2018-05-21

华东师范大学合成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课题组招聘博士后、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

小编推荐会议:2018基因编辑与基因治疗国际研讨会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医学研究所/上海市调控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为教育部“双一流、A类”重点支持平台,高校专项经费建设科研单位,已建立一支由国家青年**计划叶海峰研究员领衔的复合型创新团队,团队目前主要围绕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医学领域前沿课题展开卓有成效的科研工作。具体研究方向包括:人工基因电路和定制细胞的设计与合成、光遗传学、精准可控基因编辑体系、代谢疾病智能

2018-04-20

凯基生物学术交流论坛隆重开幕

4月9日下午2点,“凯基生物学术交流论坛”在南京汉府饭店隆重开幕!本次学术研讨会由江苏凯基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主办。会议围绕目前生物医学研究热点以及学术科研领域关心的焦点问题进行探讨。会议特别邀请了国内外著名专家前来与南京广大生物医学实验室的研究生博士生们共同讨论、分享和交流。出席大会的嘉宾及成员有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赵庆顺教授,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熹教授,岛根大学医学部孙旭峰博士,浙江大学汤

2018-04-09

利用合成生物学的技术手段来解决糖尿病智能诊疗

小编推荐会议:2018基因编辑与基因治疗国际研讨会导语:作为2018基因编辑与基因治疗国际研讨会的特邀嘉宾,叶海峰研究员将在5月17号的研讨会上与各方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并做精彩报告。以下是叶海峰研究员的专访。叶海峰,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市调控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7.8-2013.12 期间,在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ETH Zurich)获得博士学位和从事博士后研究并

2018-04-02

研究揭示果蝇piRNA通路中Papi蛋白序列特异性识别Piwi蛋白在piRNA 3’端修剪过程中发挥生物学功能的分子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黄旲研究组的研究成果,以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the sequence-specific recognition of Piwi by Drosophila Papi为题,在线发表在PNAS上,该研究揭示了果蝇piRNA通路中Papi蛋白序列特异性识别Piwi蛋白并参与piRNA 3’端修剪的分子机制。piRN

2018-04-01

蕨类植物系统研究取得进展

 凤尾蕨属(Pteris)隶属于凤尾蕨科凤尾蕨亚科,由生物学家林奈于1753在其着作《植物种志》中正式建立。该属全球约有200余种,是蕨类植物的大属之一。凤尾蕨属植物分布广泛,除南极洲外,其他大洲均有分布。该属的部分种具有一定经济价值,如凤尾蕨(P. cretica)、剑叶凤尾蕨(P. ensiformis)、蜈蚣草(P. vittata)的栽培种可用作观赏;井栏边草(P. multif

2018-02-24

Science:开发出单细胞生物发光成像系统

2018年2月25日/生物谷BIOON/---萤火虫和水母等发光生物让科学家们很感有趣,这是因为它们的生物发光分子有助于可视化观察大量的生物过程。来源于萤火虫的萤光素酶催化底物D-荧光素,从而发出绿黄色的光。为了让这种发光过程更加高效,已有相当多的研究利用合成类似物(synthetic analog)替换荧光素和改进它们的催化速率。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日本理化研究所的Atsushi Miy

2018-02-25

Nature Communications:植物天然产物合成生物学研究取得进展

小编推荐会议:2018(第三届)天然药物研讨会暨港澳台天然药论坛合成生物学以工程化设计理念,对生物体进行有目标的设计与改造,形成生物技术颠覆式创新,有望为破解人类面临的资源、环境等领域重大挑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植物天然产物合成是合成生物学的重点研究方向。1月31日,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与云南农业大学合作,首次实现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成药灯盏花素全合成的最新研究成果,以Engineeri

2018-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