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 J Org Chem:利用纳米结构运输系统开发出功能性的人工纤毛
纤毛或纤毛上皮其就像草坪一样保护着我们机体的呼吸道,在机体眼部和鼻粘膜中纤毛上皮主要负责持续性地运输嵌入到我们嗓子中的粘液以及颗粒物;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European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上的一篇研究报道中,来自德国基尔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出了可以进行分子转换的生物运输系统,其就类似于人工纤毛上皮,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
系统性红斑性狼疮研究获进展
系统性红斑性狼疮是一种复杂而且受到许多遗传与环境因子调控的自体免疾病。该疾病的特征为患者血清中皆有高浓度对抗双链去氧核糖核酸的自体抗体;此外,系统性红斑性狼疮的患者更易于受到细菌的感染,并且常常伴随着高发病率以及高死亡率。想要从易感基因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着手来了解红斑性狼疮复杂性状是具有挑战性的,而且至目前为止也没有多大的进展。
G3: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新治疗靶点
近日,俄勒冈卫生科学大学牙医学院研究人员发现,TDP-43蛋白质与ALS(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和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基因操纵该蛋白时会激活各种不同的分子途径。这一发现为治疗ALS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氏症和帕金森氏提供了新思路。
Nature:两个新基因突变引发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
2013年3月17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以圣裘德儿童研究医院为首实施完成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在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LS),也被称为卢伽雷氏病等有关的退行性疾病中,两个基因突变是导致神经细胞死亡主要原因。这两个基因突变发生导致细胞内的蛋白质异常积聚,这些蛋白质在正常RNA的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与癌症有关,包括尤文氏肉瘤,骨肿瘤。
PLoS ONE:左建平等青蒿素衍生物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再获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自身免疫介导的、多系统累及的致死性自身免疫病。多年来,由于受病理机制复杂、治疗靶点缺乏、相关疾病动物模型周期过长等因素的制约,SLE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缓慢。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左建平研究员课题组多年来致力于SLE治疗药物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Nature:科学家发现高盐影响免疫系统提高多发性硬化症发病率
2013年3月10日讯 /生物谷BIOON/--近期发表在Nature上的文章提示饮食中食盐的量可能会唆使免疫系统对抗机体,导致免疫体系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 (MS)。 虽然不能为多发性硬化症提供治疗方法,研究人员称该发现是有趣并可信的。 机体免疫系统的错误攻击机体自身会导致如一型糖尿病,类风湿和多发性硬化症等自身免疫病。 基因突变会增加自身免疫病的风险,同时环境因素对该疾病也有重要影响。
J Hepatol:NSBB治疗降低肝硬化患者肠粘膜通透性
肝硬化患者由于身体防御机制的异常,因而比普通人更容易发生细菌感染。然而,目前肝硬化并发细菌感染(如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预后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探索导致肠粘膜通透性异常以及与细菌移位相关的机制或许能够促进新治疗策略的开发。
JCI:揭示免疫系统抵御机体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分子机制
2012年12月2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者发现了免疫系统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者发现免疫系统也可以对机体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产生抵抗反应,其能够产生较强的抗炎T细胞效应来帮助抵御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相关研究或可帮助研究者开发出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疫苗以及新型治疗疗法。
PLoS Pathog:揭示致命性马尔堡病毒抑制宿主免疫系统机制
2012年9月16日 讯 /生物谷BIOON/ --来自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已经确定出马尔堡病毒(Marburg virus)中的一种关键性蛋白的结构。马尔堡病毒与埃博拉病毒亲缘关系较近。这些病毒导致类似的疾病,也是地球上最为致命性的病毒之一。相关研究结果于2012年9月13日刊登在PLoS Pathogens期刊上。
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有了“新钥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复旦大学免疫生物学研究所及苏州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熊思东教授领衔的课题组经过12年研究首次发现,人体血清中存在着一种可以与DNA结合的重要血清淀粉样蛋白P成分(SAP蛋白),并首次提出“SAP蛋白”具有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新功能。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极其复杂,尚有许多不明之处,为临床针对病因的特异性治疗带来极大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