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JLS:周红章等隐翅虫科分类与系统发育研究获进展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林耐学会动物学刊》Zo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刊登了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甲虫多样性与分子进化研究组周红章研究员领导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在隐翅虫科分类与系统发育研究上取得新的成果。
罗氏Roche和Labcyte整合Echo和LightCycler系统以增加基于qPCR的RNA/DNA分析性能
美国加州Sunnyvale2011年12月6日电,Roche和Labcyte公司将围绕高速、最小化的定量PCR(qPCR)进行合作,来监控治疗领域中成千上万的基因的表达。
数字X摄影系统6大发展趋势分析
nature biotechnology:单细胞基因表达分析解密血液早期发育调控网络
近日,著名国际期刊nature biotechnology发表了英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应用单细胞基因表达分析与计算方法描述了血液发育的转录调控网络。这项研究为分析器官发育的调控网络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Mol Phylogenet Evol :昆明植物所在荨麻科分子系统发育框架研究中取得进展
荨麻科(Urticaceae)是被子植物一个中等大小的科,约有54属,2000余种,广泛分布于两半球的热带地区,延伸至温带,其中热带的亚洲是该科的多样性分布中心。荨麻科的很多种类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药用价值和生态价值,但由于其很多重要分类性状极其微小,不易观察,因此自该科1789年成立以来,其科下系统关系一直存在争议,亟待进行深入研究。
PLoS ONE:杨君兴等鲈鲤属系统发育与生物地理学研究获进展
鲈鲤属Percocypris隶属于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是大型凶猛的淡水鱼类。鲈鲤属鱼类的分布格局十分独特,即在青藏高原南部的每个主要水系中只分布一种或亚种,这种特殊的地理格局,为验证青藏高原东南缘古水系形态及其对生物物种的影响的假说提供了理想模型。然而,该属最基本的分类问题,仍然存在着争议。
J NEUROSCI:Slit/Rob信号通路在在内耳听觉系统的发育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听力的形成需要内耳毛细胞和蜗螺旋神经节之间形成高精度的突触联接。这种高精度联接可以保证内耳毛细胞所编码的声音信号以高保真的方式传递到下一级的听力系统,最终形成我们对外部世界声音信号的精确感知。 在内耳听觉系统的发育过程中,蜗螺旋神经节首先和内耳毛细胞的细胞胞体在空间上分离开来,随后蜗螺旋神经节的轴突再延伸到位于耳蜗的内耳毛细胞形成突触联接。以前人们并不清楚这种空间上的分离和排列的机理。
Lab on a Chip:准确自动化分析血清系统研制成功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生物材料及生物医学工程(Institute of Biomaterials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IBBME)教授Aaron Wheeler利用实验室晶片开发出能快速、准确并自动化分析血清的系统。
GEB:陆生植物叶片养分含量受系统发育和环境影响
最近,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生理生态研究组的张石宝、曹坤芳等研究人员在生物地理学顶尖期刊《全球生态和生物地理学》(Global Ecology and Biogeography)上撰文论述了系统发育和环境如何影响陆生植物的叶片养分含量。这是该研究组在这个杂志上发表的第二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