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先天免疫作用机制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先天免疫是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它主要是通过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一系列模式识别受体来识别微生物表面保守的、而又在宿主中不存在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来发挥作用。RLRs受体和NLRs受体家族是脊椎动物两类重要的胞内模式识别受体。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昌鸣先学科组对硬骨鱼类的这两类模式识别受体家族及其所介导的信号通路上关键基因的选择性剪接和免疫功能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该
阿司匹林又一大神奇功效被发现,步入“万能神药系列”
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2016年克利夫兰临床研究表明,与萘普生(Naprosyn)和布洛芬(Motrin)相比,celecoxib (Celebrex)与心血管安全及更好的胃肠道(GI)和肾脏安全相关。今天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上的一项新的研究,分析了在使用特定的非甾体抗炎药(非甾体抗炎药)的情况下,
我国科学家在乳腺癌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一类恶性程度较高的乳腺癌分型。相对于其他类型的乳腺癌,三阴性乳腺癌表现出转移率高、细胞增殖快和预后差等特征。目前缺乏三阴性乳腺癌的成功靶向药物。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焦保卫研究组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相比于其他乳腺癌亚型,三阴性乳腺癌存在独特的选择性剪接谱。这种独特剪接模式的调控因子可能作为三阴性乳腺癌潜在的药物靶点。该课题组沿着这个研究思路发现,剪接因子TDP43在
个性化免疫疗法或可对抗一系列癌症!
2018年3月19日讯 /生物谷BIOON /——一项路德维格癌症研究所的研究显示卵巢癌对个性化免疫疗法很敏感,而卵巢癌很耐受目前的免疫疗法。这项研究由路德维格癌症研究所主任Alexandre Harari和George Coukos领导完成,显示卵巢癌组织中本身就含有高度活化的杀伤性T细胞,可以杀死感染细胞以及癌细胞。这项研究展示了他们如何找到这些细胞、并将它们选择性地进行扩增以用于个性化的、基
先声药业抗体领域新动作:与Merus合作开发系列双特异性抗体新药
北京时间2018年1月8日,先声药业与Merus同时对外宣布,双方就系列双特异性新药签署合作协议,先声药业获得 Merus 独家授权:在中国区域利用Merus专有的 Biclonics 技术平台开发和商业化多种双特异性抗体。Merus 主导研究和发现,先声负责合作产品在中国的IND申报研究、临床开发、注册申报以及商业化。 其中IND申报研究还将用于支持Merus在全球其它区域的注册申报和早期临床开
锻炼后间隔休息时间多久合适?
2017年12月25日/生物谷BIOON/---俗话说,学习与锻炼都贵在张弛有度,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往往需要适度的休息。最近,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一项研究则表明,对于特定的锻炼来说,休息的时间往往决定了训练的效果。根据最近发表在《Current Biology》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这一传统的观点得到科学的证实。但作者等人还提出,如果锻炼的时间过短,或者受到频繁地打扰的话,会影响大脑的相关记忆。在这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郭军教授团队黑色素瘤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亚洲黑色素瘤由于在亚型上与西方黑色素瘤存在较大差异,缺乏对亚洲黑色素瘤亚型的深入研究,导致亚洲黑色素瘤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显着低于西方国家。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郭军教授领导的团队针对亚洲黑色素瘤亚型进行了系统研究,近期取得多项进展。开展了迄今最大队列的黄种人黑色素瘤驱动基因变异分析,回顾性分析了2793例黑色素瘤样本中MAPK和TERT通路关键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临床意义,证实KIT和NRAS基因突变是重要的
非编码MiRNA双重调控作用的全新分子机制研究获系列进展
MicroRNAs(MiRNAs)是近年来RNA生物学领域中的重大发现。它是一类平均长度只有22个核苷酸的小分子非编码RNA。在人类中表达的MiRNA有一千多种,人体中60%的基因都可能被其调节。MiRNA对靶基因的调节参与了个体发育、细胞分化与增殖、凋亡等一系列生物学过程,在肿瘤、代谢紊乱等人类疾病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其作用机制仍不十分清楚。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MiR
家鸡矮小化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在家鸡矮小化研究中获得系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进化生物学领域杂志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上。人类的驯化和选育使得家鸡成为表型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动物之一。在体型大小方面,大型肉鸡或斗鸡(>5 kg)和小型观赏鸡(~0.5 kg)可达到10倍以上的悬殊差异。作为重要的经济性状,家鸡的体型一直受到育种工作者的长期关注
天津工生所在优化丁二酸细胞工厂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丁二酸是一种优秀的平台化合物,在化工、材料、医药、食品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被美国能源部列为未来12种最有价值的平台化合物之一。作为C4平台化合物,丁二酸可用于合成1,4-丁二醇、四氢呋喃、γ-丁内酯以及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构建高效生产丁二酸的微生物细胞工厂,将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高效转化为丁二酸,是近年来国际上的研究热点。糖酸转化率和耐渗透胁迫是丁二酸细胞工厂改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