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J Virol:陈新文等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变异研究获进展

近日,国际病毒学核心期刊Journal of Virology在线刊登了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陈新文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Amino acid substitutions at the positions 122 and 145 of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 determine the antigenicity and immunogen

2012-11-18

CHMP建议批准梯瓦Lonquex(长效G-CSF)用于化疗诱导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2013年6月3日讯 /生物谷BIOON/ --梯瓦(Teva)1日宣布,Lonquex(XM22 lipegfilgrastim)获欧洲药品管理局(EMA)人用医药产品委员会(CHMP)积极意见。

2013-06-04

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工程(G20工程)国际化行动显实效 产业“走出去”步伐加快

G20工程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国际化水平的提升。开展国际化行动,实施产业“走出去”战略已成为推动产业跨越发展的重要手段。按照 “国际市场拓展阶梯计划”,一方面以产品国际化为目标,推动一批质高价优的产品进入非洲、俄罗斯等新兴市场,一批高端创新品种率先进入欧美主流市场;另一方面以资本为纽带,促进产业链要素资源在全球布局。以50家G20 企业为代表的创新主体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

2013-02-07

PNAS:胆固醇可调节G蛋白偶联受体

2012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的是两位美国科学家:罗伯特·莱夫科维茨(Robert J. Lefkowitz)和布莱恩·科比尔卡(Brian K. Kobilka),他们因“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而获奖。 其中Brian K. Kobilka现任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2012年受聘清华大学“客座教授”,目前已完成在清华大学医学院实验室的建立,并已开始指导博士生和博士后。

2013-01-19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注销鼠疫菌F1抗原等2个药品批准文号的通知

2013年01月07日 发布 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关于药品再注册的有关规定,经你局核对确认,现注销鼠疫菌F1抗原(国药准字S10820130)等2个品种的药品批准证明文件及批准文号(详见附件)。(生物谷Bioon.com) 特此通知。

2013-01-15

北京G20企业与首医携手共建“脑重大疾病协同创新中心”

为深入贯彻落实北京市科技创新大会精神,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推动生物医药领域的科技体制和机制创新,促进企业、高校和医院的合作,继“促进首都医科大学创新发展”政策专题宣讲会之后,近日,北京市科委、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组织双鹭药业、义翘神州等G20企业与首都医科大学(简称“首医”)就携手共建“脑重大疾病协同创新中心”进行对接。 企业与首医就具体合作事宜达成共识。

2012-11-19

J Experi Med:G蛋白可以调节血管的重塑过程

2012年11月20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揭示了,平滑肌细胞对胞外环境改变做出反应的信号路径的最新研究结果,血管根据其外部的环境会做出动态的变化,其通常会适应营养通透性,收缩性甚至形状可变性。

2012-11-20

:一种信息学算法快速筛选肿瘤特异抗原的方法

2012年11月14日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免疫学系的研究人员和美国贝勒医学院合作,在筛选肿瘤特异抗原方面取得重要成果。最新代表性研究论文于近日在线发表在《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上。 肿瘤特异抗原(Tumor-specific antigen, TSA)具有在正常组织低表达,而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的特点,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和肿瘤免疫治疗都十分关键。

2012-11-18

PLoS ONE:研究发现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新的传导途径

2012年12月11日讯 /生物谷BIOON/ --在一项发表在PLoS ONE杂志上的研究中,科学家新发现的受体信号转导机制可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设计药物。新发现的一组蛋白alpha arrestins(抑制蛋白类)可能在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市场上的超过三分之一的药物是针对G蛋白偶联受体发挥作用的,G蛋白偶联受体主要控制细胞信号沟通和功能。

2012-12-11

Structure:RNA适配子选择性抑制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机制

6月21日,Structure杂志报道了RNA适配子选择性抑制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GRK2)的分子机制。这可为基于GRK2的心血管系统的新药研发提供重要的参考。 心血管系统稳态的维持,部分是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GRK2)磷酸化活化的七次螺旋受体,使之快速脱敏来实现的。 然而,在慢性心脏衰竭过程中GRK2上调。这使研究者认为它促进了病情的恶化。

2012-11-18